传统|笔到意出 取象得神——浅谈著名山水画家赵卫先生画作的审美取向


 传统|笔到意出 取象得神——浅谈著名山水画家赵卫先生画作的审美取向
文章插图
成功美术馆馆藏赵卫先生画作《燕山之秋风》
国人画山水,因景生情以笔墨状物而取其势,故能妙得造化。所谓皴擦之法,惯有之程式也,不宜因因相承,贵在随形驭笔而骨气形似。又曰:“师古人,师传统”,不求一城一池得失,山川草木之相像,以取象得神为上。这也是笔者赏读当代著名山水画家赵卫先生,即感且佩之处,这种对中国山水绘画创作实践最敏锐的直觉和理性思考,也是赵卫先生山水绘画之上所映射的最本真的艺术审美取向。
 传统|笔到意出 取象得神——浅谈著名山水画家赵卫先生画作的审美取向
文章插图
成功美术馆馆藏赵卫先生画作《青城山闲》
陶渊明诗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理学角度而言亦能概括赵卫先生在绘画笔墨语言上,广博涉猎而又能去芜存菁抓住其神与意,深深的打入传统且又能脱离笔墨程式桎梏,复得回归国人审美哲学本质的返璞归真。从传统对赵卫先生的影响来看,早期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在文学与绘画不同的艺术语言中,找到了这两种艺术在构成、思维原理上的共同之处。在进入到水墨绘画领域之后,赵先生广泛涉猎临习历代名家经典作品,获得重要启示和经验过程中,不拘于一家一派的笔墨语言和技巧,而是有画语方法的实践进入理论和思想的总结汲取。譬如成功美术馆馆藏《燕山绿色》等作品所呈现的那样,赵先生在对清四僧之一髡残的研究学习中,尽管髡残画面的混沌苍茫、沉雄华滋令其感动不已,但仍然在临摹锻炼笔墨驾驭之法之后,更注重髡残画面中流溢的精神境界和艺术神采的抓取。
以成功美术馆收藏赵卫先生画作《燕山之秋风》观之,画面嶙峋的山石肌理,丰茂的草木点缀,以及贴近自然的山水图示构成上,都可见画家对传统笔墨语言,皴擦、渲染等技法的深入分解重构,使得呈现在画面上更加契合京郊燕山平中见奇、山乡野趣的自然形态。焦墨集簇点皴和水墨、色彩小块面的层叠积染,可谓脱胎自传统山水点线皴、焦墨之法,但又是从笔墨最基本的构成单元的行笔、运墨的纸上触击,依照画面对象的客观形象大面积组合表现的,使之达到了“随形驭笔”驾轻就熟的艺术效果。其中也可见画家从髡残等前人中锋用笔、控驭墨法、丰富的干墨擦法及山石、云水、屋舍布陈上,获得的严谨朴素笔墨符号和繁复紧凑的画面组合,以及浑厚繁密的画语精神。
 传统|笔到意出 取象得神——浅谈著名山水画家赵卫先生画作的审美取向
文章插图
成功美术馆馆藏赵卫先生画作《燕山绿色》
赵卫先生山水绘画,所呈现出的“随形驭笔,取象得神”的艺术审美,也还体现在他面对当下画界此起彼伏的艺术思潮、绘画方向,冷静、理性的观察以及以服务个性的时代画语思想,所做的辩证取舍。此时赵先生对山水绘画语言的提炼衍生,也大量接受张仃先生焦墨山水的影响,在焦墨笔法中寻求老辣苍茫的画面效果;又于姜宝林先生传统与革新之间的研究上汲取经验与灵感,追求传统山水绘画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精彩呈现效果;同时也从龙瑞先生“回归宾虹”的艺术主张中,提炼山水笔墨肌理里蕴含的艺术韵律和文化内涵。
如其所作《皖南秀色》,焦墨的渴笔老辣构成的骨气之势,与水墨的氤氲润泽血肉的宏厚体积感,契合嫁接形成自然形神,其抽象而高度概括的笔墨艺术符号鲜明如斯。画面整体上以高远构图,从右下角纵深向上,山峦之势得以张扬。又以青、蓝之色调和滃染,富于作品皖南山水秀丽多姿的特定自然气象,其线写开合纵横建立起的自然山势奇崛之骨架,水墨罩然形成的丰腴饱满、润泽森茂山体,也更富于南方山水地域特征。再加上三两徽派建筑的点缀,两泓瀑涧、三五云岚的分割,皖南山水之秀丽端庄、葱葱郁郁跃然纸上。再有《青城山闲》一作亦是如此,山势造型多见长短线条、不同形态点皴积错形成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一般的错杂乐章,虚实相映的构成,皆显画家于自然对象造化中的卓越不群,以及画面对象蕴含的险绝奇秀的反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