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庙与神权、宗法制度
文章插图
1缘起安溪,古为小溪场。五代时,詹敦仁奉命视事之始,“既嘉山川雄壮,又喜人物伙繁,思筑而县之”。按古之定制,万户而置郡,千户而置邑。于是,詹敦仁向泉州太守陈述五代时安溪盛况云:“土之所宜者桑麻谷粟,地之所产者樟鹿禽鱼。民乐耕蚕,冶有银铁,税有竹木之征,险有溪山之固。两营之兵,额管二千余人,每岁之给,经费陆万余贯。地实富饶,是岂不足以置县欤?”未几,“增割南安近地,新揭清溪美名”,以清溪“折为四乡一十六里,通计一邑三千余户。”置县后,安溪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建清溪县记》云,“由陆而至者,必出其途;自水而运者,会流而下;坐肆列邸,贸通有无;荷畚执筐,各安职业。土沃而人稠,风淳而俗朴,真东南形胜之地,实疆场冲要之区也。”
文章插图
然安溪置县之初,文教未兴,文化落后,正如《新建清溪县记》云,“其奈地华人夷,业儒者寡,是岂教有未及者欤?殆亦习俗有待而化者欤?”于是,安溪开先令詹敦仁提倡文教,曰:“教之,令固不敢不勉。而从令之教,尔邑之人当交相劝勉,以副令之愿望”。于是,安溪县的文教始兴。大约50年后,安溪创文庙,文教大兴。古代,安溪县文教兴盛的标志建筑物是安溪县文庙。安溪县文庙经过“文化大革命”,而能基本保存,实属万幸。80年代以来,又屡经修缮,可谓规制完备、规模恢宏,为闽南古代学校保存较完整的建筑群。如今,安溪文庙的保护工程又全面启动,预计分三期工程进行,完成后将成为“以保护文物为主,集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场所。”按计划,将举行“安溪文庙始建千年”庆典活动和“安溪文庙创建千年”的学术研究讨论会。
文章插图
2安溪文庙的历史据《泉州府志》载,“安溪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咸平四年(1001年),署令宋文炳、主簿弭忠信,始建于县治西南”。此后,宋代重修7次;元代重修1次;明代重修22次;清代至乾隆二十年,重修6次。其间有多次兴废多次迁址,多次重建。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古代,安溪学校规制除祀孔子的文庙之外,又附设有明伦堂、崇圣祠、训导廨、教谕廨。此外,还有文庙附近的名宦祠,祀安溪名宦詹敦仁等45位。又设有名宦专祠,如詹公祠(祀开先令詹敦仁);廖公祠(祀明代知县廖同春);陈令尹祠(祀宋朝县令陈宓);三贤祠(祀宋朝县令陈宓、赵彦侯、周璋);二贤祠(祀宋朝县令锤国秀、主学许君祐);余、邱二公祠(祀宋朝县令余克济、大理寺卿邱迪喜)。又设有乡贤祠,计祀乡贤张读等15位。此外,还有乡贤专祠,如忠勇祠(祀宋朝义勇郑振);孝子祠(祀清朝孝子李道斋);榕村祠(祀清朝大学士李光地);忠义孝悌祠(雍正四年建,祀神主28位);节孝祠(清代建,祀神主42位)。还有分散县城境的书院、义学。如风山书院、紫阳书院、养正书院、考亭书院、正音书院和义学。为维持安溪文庙祭孔和培养学子的经费,还专门设置“学田”。宋代安溪文庙的学田远达同安县;明代安溪文庙的学田,则与晋江县永宁卫的“屯田”有过瓜葛。4古代,安溪县的学校,有上自文庙、明伦堂、名宦祠(及专祠)、乡贤祠(及专祠)、书院、义学,下至城区和乡村各里社的社学。构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教育体制和机构。安溪县的社学有城区的待御、汇征、会元社学;有乡村的石堂、罗洋、厚安、埔寻、狮子、真觉、桥头、赤岭、官桥、下汤、归湖、杨舍、吴庄、源口、上坑、溪尾、店尾、宫前、崎兜、苦乾、东乾、郭坂、上房、左槐、霞川、蓝田、进德、南斗、玉湖、杉洋、多卿、举溪、净惠等社学,计33处。3
推荐阅读
- 诸子百家中,为何只有儒家传承了两千多年?墨家、法家去了哪里?
- 庄子说:仁是“无爱”,孝是“无亲”,为何儒家宰相称为妙道?
- 我国南方的崇信儒家有哪些具体表现
- 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儒家礼制真是伪善吗
- 儒学的“春风吹又生”源于他
- 从唐朝法律的制定,浅析唐朝时期法律的儒家化
- PP《安溪清水岩》2021年1月18日发行
- 现在都是依法治国,是否能说明韩非法家思想比道家儒家更先进?
- 儒家说过以德报怨吗?孔子说:没有,这都是不学无术之人的诬陷
- 宋朝皇帝并没有对佛教进行打压 儒家士大夫为何对佛教如此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