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描写的时代背景一直都有争议,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写作内容当然是以元朝或者明朝为社会背景。
尽管说《水浒传》中很多社会背景都是以明朝为基础,但是整体上来说,还是反应宋代社会生活为主,这就好比,明朝人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你不能认为《三国演义》的背景就是明朝吧!
其实,罗贯中是将《三国志》等史学资料,结合民间野史传说进行的再创作,《水浒传》其实也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一个小说,而是施耐庵以宋代以来的小说为基础进行的再创作,其中有根据的小说就是《宣和遗事》。也就是说,《水浒传》虽然是明朝人写的小说,但却是有宋代的底本,本质上还是有着宋代的影子。
文章插图
那么,宋代真有那么多的泼皮无赖吗?牛二在开封真的敢强买强卖?大相国寺外的泼皮真的敢公然收取保护费?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夸张的成分的,小说嘛,如果无限接近于生活,谁还去看!
比如《水浒传》里面介绍牛二,“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知道的这是牛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皇帝的儿子,比高衙内的排场还大。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牛二其实只不过是宋代游民的一个反面代表。
文章插图
游民主要有三个特征,首先是没有固定的职业和经济来源,因此生活贫困;其次是,脱离原来的土地,没有束缚,可以随意流动;最后就是,游牧的谋生手段有一些是非法地,造成恶劣的影响。
中国古代一般采取重农抑商的国策,通过土地把老百姓捆绑在农村,然而宋代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他跟以往的朝代最大的不同是,宋代并不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而是鼓励商品经济的发展。
而游民就是这种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产生游民主要是两方面因素。
文章插图
一方面是严重的土地兼并环境下,农民不得不离开农村
一部中国古代土地史,其实就是一部兼并与反兼并的历史,如果政府采取适宜的土地政策,鼓励耕地,农民有地可耕的情况下,老百姓必然安居乐业,在农村待着。
古代农村人比较安分守己,不喜欢到陌生环境中去,这种安土重迁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宋代的问题在于,在有限的土地下,农民数量大举增多,并且伴随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农民破产,不得不离开农村。
文章插图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宋国建立之初,由于经历五代十国以来的战乱,统计全国的人口只有三百多万户,而到了北宋末期,人口激增到两千万户,增长了将近七倍,而土地的开荒绝对没有如此之多。
因此,人地矛盾必然突出,而对于这些,宋朝的统治者是默许的,在宋代开国之初,赵匡胤为了削弱武将的权力,允许这些人采购大量的土地,以达到安抚的目的,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宋代的达官显贵开启疯狂土地兼并模式。
在“田制不立”的土地政策下,人地矛盾突出的社会问题下,大量破产农民只能选择到城市寻找生计,宋代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却也是农民起义最频繁,次数最多的时期。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是城市功能完善,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当然,光靠农民破产涌入城市实现宋代的游民阶层本身也不现实,其实使得宋代游民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宋代城市的发展。
推荐阅读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影视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清复明,那明朝究竟有什么值得追忆?
- 李白墓前被人信手涂鸦,明朝文人大发感慨,一句话成为永恒经典
- 青楼女子巧出一上联,明朝第一才子至死对不上,六百年仍无人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