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持续“变重”下沉 未来三年产地仓将覆盖100个产业带


阿里持续“变重”下沉 未来三年产地仓将覆盖100个产业带文章插图
(阿里义乌产地仓 摄影/卢晓)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采访人员 卢晓 北京报道
一头是密集的产业带工厂 , 一头是低线市场数亿消费者 , 将二者联系起来的C2M(反向定制)模式成为阿里出击下沉市场的重要武器 。
12月15日 , 除了宣布上线9个月的淘工厂直营店用户已突破1亿外 , 阿里巴巴副总裁、C2M事业部总经理汪海还对《华夏时报》等媒体采访人员表示 , 未来三年淘工厂直营店还预计在20个省、100个产业带建立产地仓 , 并将扶持1000家产值过亿的超级工厂 , 覆盖3亿消费者 。
在加大C2M投资背后 , 汪海表示 , C2M连接阿里体系中B端与C端 , 是阿里的核心战略部署 , “是从新零售走向新制造的必经之路” 。
提速数字化
“未来工厂会像过去十年的零售商 , 因为拥抱了数字化 , 让自己在经济社会中的角色发生巨大变化 。 ”汪海说 。 他援引数据称 , 全国共有670万家制造业工厂 , 但流通数字化的程度还不足20% 。
但巨大市场空白的另一面 , 习惯于接订单、走线下的产业带工厂面临着长期远离市场、线上运营门槛高等新问题 。 采取“打单品”模式的淘工厂直营店 , 让产业带工厂的数字化变得更容易 。
据《华夏时报》采访人员了解 , 今年3月正式推出的淘工厂直营店前身是天天特卖工厂店 , 以产业带C2M商品为核心供给 。 与同样主打低线市场的淘宝特价版不同 , 淘工厂直营店中工厂无需自己线上开店 , 由平台来判断销售趋势 , 反向指导工厂开发新品和定价策略 。 目前 , 淘工厂直营店已经有7000多家产业带工厂入驻 。
通过销售趋势预判 , 产业带工厂的生产及回款周期有所缩短 。
无锡市优能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开发告诉《华夏时报》等媒体采访人员 , 以前公司做OEM时 , 一个订单从原辅料采购到回款基本上要3-4个月 , 有时甚至要半年 , 而入驻淘工厂直营店后 , 通过每周预测一次销量 , 工厂只需要备好半个月的库存量 。
C2M直营模式也在帮助产业带工厂解决流量难题 。
做了13年美妆生意的广州采词化妆品有限公司 , 此前有80%的业务来自于批发端口 。 今年疫情压力下,其销售业绩直线下滑三分之一 , 但今年8月底入驻淘工厂直营店后 , 两个月其就将一款零基础的护手霜做到了月销售额100万 。 采词公司电商经理何朝还对《华夏时报》等媒体采访人员透露 , 他此前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阿里1元购活动 。 做完活动后 , 采词的线上订单量从一天几十单增长到一百多单 。
物流降成本
除了加速产业带工厂数字化外 , 淘工厂直营店还在物流环节为产业带工厂大幅降低成本 。 “物流是C2M最中坚最核心的要素 , 这个是巨大投入 , 阿里一定会把适应C2M的仓配体系做全力建设” , 汪海说 。
据《华夏时报》采访人员了解 , 目前阿里巴巴C2M事业部已经联合菜鸟建立了16个产地仓 。 汪海则称 , 在淘工厂直营店建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 , 工厂老板也不愿意入仓 。 但经过仓内布局设计、上马自动化机器等动作 , 仓内作业成本得到大幅降低 。 此外通过菜鸟 , 淘工厂直营店还跟“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签订了比单个商家更有优势的全国性价格 。
香罗华东金华义乌仓是淘工厂直营店的产地仓之一 。 在该产地仓周边方圆30公里以内 , 聚集了诸多产业带工厂 。 阿里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等媒体采访人员介绍 , 该产地仓目前日均稳定发单量约为12万单 , 高峰时期可以做到15万-18万单 。 此外 , 该仓库的人效大概在日均1000单左右 , 而行业一般人效水平则在600-700单 。
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还显示 , 进入菜鸟产地仓的大部分商家物流时效比传统提升5小时 , 但平均物流成本降低15% 。
何朝也告诉《华夏时报》等媒体采访人员 , 采词以前批发一只手霜利润只有六毛钱 , 但进驻淘工厂直营店后 , 销售价是4.9元3支包邮 , “我们以前都不敢想象” 。 这个价格让采词每支护手霜的利润多了2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