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千呼万唤始出来,醍醐灌顶的《感知论》!

崔健:《感知论》的文体定位——《我读感知论》(系列之一 )《感知论》,通过极富时代特色的网络媒体传播途径,就这样润物无声、却势不可挡地出现了。她一旦在人类的头脑中孕育成形、落地诞生,就有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生命力。尤其是在这个媒体发达时代,她一出生,就得以用华美的文体形式昭告天下,宣示永生,可喜可贺。面对这个体系庞大、结构完整、内容震撼的理论新面孔,人们不出意料地做出了各种该出现的情绪反应,就像所有其他新生事物华丽出场时会引起的反应一样。有人敞开胸怀热烈拥抱,有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有人顿足捶胸暴跳如雷。实际上,任何一个迎新反应过程中,都有新生刺激物和反应主体两方面的因素。我们作为反应主体,自有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判断标准,我们都希望能够做到客观地评价新生物带来的新刺激,以做出最精准有利的判断。人们对《感知论》的反馈中,的确不乏高知大德们真诚中肯的见解。更多的是那些胸襟开阔思维活跃的正能量情绪者,他们热情拥抱这个瑰丽的新理论。但是,事实上,当然也会出现那些负能量情绪,只要见到新面孔,上来就是喷,不论对错,为喷而喷。这不足为奇,在一定意义上,反对意见促进新理论的完善。
 感知|千呼万唤始出来,醍醐灌顶的《感知论》!
文章插图
《感知论》在网络上出现已经两年多,王建平先生自强不息精勤不辍,每日更新重磅文章,精雕细琢震撼理论,艰苦努力毋庸置疑,其深邃思想的影响力日渐显现。赞美不绝于耳,质疑如影随形。但仔细梳理各方面的评论,一个有意思的事实出现了:从来没有人质疑过《感知论》的文体——“论”。什么样的文本可以称得上是“论”呢?查阅百度百科关于“论”的词条很多。引用一段:“论,汉字,是一种文体形式。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论”是指科学某个领域中,具有最高指导意义的并且已经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的基本科学原则和科学研究方法。如相对论、进化论。在哲学中,我们通常用“形而上”和“形而下”来衡量某个科学依据的地位,那么,凡被冠之以“论”的依据,通常是形而最上的,必然是一条真理”。梳理一下这段话的大意,可以总结出,能称为“论”的三种文本:文学里的议论文、科学里的系统理论、哲学中的形而上理论。“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这种文本,是我们最熟悉的文体,从上初中就开始学写议论文,并且会伴随我们一生中所有的受教育过程,在体制内的学习考试中,我们几乎离不开各种领域的议论文写作,高考尤甚。我们的文化氛围中,自古就有论者高居庙堂的儒家情结,科举考试可见一斑。历史上称作文学家、教育家、甚至政治家的,多以议论文见长,如唐宋八大家、三曹、建安七子等(《赋》属议论文)。之所以议论文地位如此重要,就是因为写作议论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考表达能力,而且议论文是记录、表达、传播思想观点的理想工具。但是,作为文学体裁的常规的议论文,其题目顶多会用《论~~》的句式,很少会用《~~论》的题目,除非苏洵、贾谊这类经天纬地的大贤,敢用《六国论》、《过秦论》这样的题目来标立小篇幅的议论文本。从议论文的文体特点上来说,先生每篇文章都堪称议论文的典范,先生的文章,往往开篇立题,通篇立论,篇尾扣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用词精准,御语行文流畅优美,机具文学美感,每篇文章都可独立成文。但这些文笔功底只是先生的基本功,先生的立意绝不在审美上,而在于文学语言所传递的思想。很显然,我们根本无法用议论文的文体,来标定《感知论》的文本,感知论体系庞大、皇皇巨著,其惊天动地的思想进化意义,非是文学议论文可以承载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