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王世充的最后一天正在对天焚香祈祷,一个杀父仇人走了进来( 三 )


 进来|王世充的最后一天正在对天焚香祈祷,一个杀父仇人走了进来
文章插图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七月一日,李渊派秦王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时年李世民只有22岁,比王世充小30岁。王世充说,李世民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儿,也敢跟我斗。武德四年(621年)五月一日,王世充出城投降,匍匐在李世民脚下,李世民问,你不是说我是小孩,干不过你吗,现在有何话说?王世充汗如雨下,无言以对。唐郑之战具体过程就不写了,说说王世充为啥会败。许多人说王世充不得人心啥的,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虽然王世充手下不断有山东豪杰逃亡,投诚唐国,比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常何等等,但是留下的远比逃跑的多。王世充打到最后,“城中乏食,绢一匹直粟三升,布一匹直盐一升,服饰珍玩,贱如土芥。民食草根木叶皆尽,相与澄取浮泥,投米屑作饼食之,皆病,身肿脚弱,死者相枕倚于道”,人心也没散了。如果人心散了,到了这时候,早就有人开城投降了。恰恰相反,李世民攻破洛阳后,发现了好多下属跟王世充的暗通信,都不看好李世民,以为李世民会被王世充干翻。不过李世民没追究,把信用石头绑住,沉入洛河,以安军心。这跟当年曹操袁绍官渡之战曹营多人暗通袁绍同出一辙。其实李世民打的也很苦,王世充军中也有高手,造了超强防御器械,“大炮飞石重五十斤,掷二百步,八弓弩箭如车辐,镞如巨斧,射五百步。世民四面攻之,昼夜不息,旬馀不克,将士皆疲弊思归”。实在打不动了,有下属就跟李世民说,过年了,回家吧,明年再来。李渊听闻前线处于胶着状态,也给李世民下旨,不行就回来吧,过年再说,机会有的是。但是李世民此时展现出战神的潜质,下令,谁敢再说班师,以动摇军心论处,杀无赦。然后派封德彝拿着自己亲笔信前往长安,剖析利害,如果此时撤兵,必定功亏一篑,以后再攻洛阳就费劲了。李渊最终被李世民说服,让李建成加大支援前线的力度。李建成就如楚汉相争时的萧何,把粮草辎重源源不断送到李世民身边,最终李世民支撑到最后一刻。所以李世民的军功章上,有李建成的一半。《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用十九年时间写给宋神宗治国理政的教科书,一千多年来受到无数名人赞誉。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宋末元初胡三省:“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老人家曾十七次批注《资治通鉴》,几乎读破,许多书页都用透明胶布粘住,他评价说:“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医生冯唐看了五遍《资治通鉴》,便去某跨国咨询公司干到了合伙人,身家亿万。他说,我从中学时代就开始看,看了几遍,掩卷沉思,就能给书中的帝王出主意,按我说的做都成了,不按我说的做,都“垂泪对宫娥”了。总而言之,《资治通鉴》就是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和工作的。现在人都喜欢碎片阅读,快餐阅读,其实这些阅读对人的帮助并不大。快餐没有营养,都是高油高盐,只会把你吃的油腻虚胖。碎片阅读就如干粮零食,吃的再饱,也不能跟正餐比肩。《资治通鉴》就是大餐,我们要反复看,看过几遍,就能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什么职场感悟心灵鸡汤啥的,里面全包了。看书要有韧劲,但也要控制在舒适度之内。否则就不是享受,而是煎熬了。每天不用多,就看两页,基本就能看一个历史故事了。看完做点笔记,总结一下这一段到底写了啥,对自己有啥帮助,不用一年,你的为人处世能力就能碾压身边百分之九十的人。对于一介草根,怎么才能提高自己,脱颖而出,被领导重视,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别的,只有读书,读好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要相信什么读书无用,说这话的不是蠢就是坏,或者他也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没尝到读书的好处。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尤其如果你身边的人都不读书的话,你更要读书。这样你才能再高一个台阶,完成阶层跃升。与诸君共勉。这套《资治通鉴》,全是彩色印刷,特别厚,非常适合小白阅读,只需两杯咖啡钱就能入手,赶紧买一套回家看看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