麾下|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是何意?读懂才知辛弃疾的高尚与豪情

诗词离我们很远,却又离我们很近,许多人,心起波澜之际,往往情不禁地吟出一两句诗词,或者生活的低谷,因为某句诗忽然振作。
从学前教育到高中,十几年的学习生涯,都离不开诗词的赏析。只是,或许源于对诗词本能的熟悉感,很多人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老师的讲解,望文生义,作出自己的理解,结果偏离了诗词本来的意义。
 麾下|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是何意?读懂才知辛弃疾的高尚与豪情
文章插图
比如杜甫的“天子呼来不上船”,一直以为“船”就是交通工具。直至后来通过一些学者的讲解,才知道“上船”大概意思是整理好衣襟,这句诗是形容李白放荡不羁,即便是见唐玄宗,也衣衫不整,毫不在意。
还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一直是以为诗仙描写自己当年辞去翰林学士的职位,离开长安城时的洒脱。直至后来才知道,这是他接到唐玄宗的诏令之后,以为自己会受到重用,开心地离开家,赴长安见唐玄宗去了。
尽管诗词些许字句的理解的偏差,也不影响对诗作的整体把控,但只有精准的理解字句之意,才能更充分的领会诗词中的艺术魅力。
 麾下|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是何意?读懂才知辛弃疾的高尚与豪情
文章插图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课本选录了他不少作品,都曾要求理解并背诵的,其中有一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虽然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轼比较偏向于看破世事的超脱,虽然豁达,但难免有独善其身的出世思想。
辛弃疾则有着兼济天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他的词作中,无不体现着他想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这首词又是如此。
这首《破阵子》,即便是不懂音律之人,读来也能感受到激烈鲜明的节奏,犹如战鼓擂动,振奋人心。
 麾下|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是何意?读懂才知辛弃疾的高尚与豪情
文章插图
上阕首句便气势不凡。深夜,军帐中灯未熄灭,辛弃疾纵饮一番,趁着酒意在灯下舞剑。“剑”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文人的诗歌作品中,对于他们来说,“剑”只是代指理想和抱负,并非实指。
麾下|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是何意?读懂才知辛弃疾的高尚与豪情】但辛弃疾不一样了,他文武双全,曾率领50余人在数万敌军中擒获叛徒,武侠小说描绘的大侠,也不过如此。所以他笔下的“看剑”,令读者感觉剑芒毕露,英武不凡。
拂晓时分,辛弃疾在梦中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战场,和那个响着沉闷悠远号角的军营。旁人眼中苦不堪言的军旅生活,在辛弃疾心中,反而有些美好,有些期待。这不是他热爱战争,只是为了迎来更好的太平生活,必须寄托于战争。
 麾下|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是何意?读懂才知辛弃疾的高尚与豪情
文章插图
画面紧接着由个人的场景,伸展到整个军营。军营的将士们在一起聚餐宴饮,辛弃疾把牛肉分给手下的士兵们。各种乐器奏起,响着属于塞外的音乐,乐曲中有报国的慷慨,有出征的雄壮。
上学期间,因为看到后半句的“五十弦”,所以句中的“八百里”,也被我理解成了量词,认为是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兵多将广,就像刘备的八百里连营。刘备的连营被火烧,损失惨重,当日还曾嘀咕,辛弃疾用这个典故太晦气。
直到后来喜欢上诗词,才知道自己狭隘了,这是另一个典故,记载在《世说新语》中。魏晋时期,社会风气十分奢靡,达官显贵尤其喜欢攀比斗富。
 麾下|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是何意?读懂才知辛弃疾的高尚与豪情
文章插图
晋朝的王恺,有匹良牛,可能是稀有物种,能跑能扛还好看,所以王恺给牛取了个名字,叫做“八百里驳”,大概意思就是像宝马良驹一样跑得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