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孙子兵法·九变篇》——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不争|《孙子兵法·九变篇》——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文章插图
大家好,我是俭叔。之前讲过了《军争篇》,这次讲《九变篇》,“九”不表示具体数字,而是指多,古人喜欢用九表示很大,很多。“九变”这里指在军事行动中对待外界特殊情况,灵活运用一般原则,做到应变自如,而不是墨守成规。孙武同学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不争|《孙子兵法·九变篇》——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文章插图
容我先翻译一下: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是,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建军队。在不好通行的地方不要扎营结寨,在多国交界的“衢地”要结交邻国,在生存恶劣的地方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遇上“围地”要巧设奇谋,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攻取,有些地域不要争夺,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不争|《孙子兵法·九变篇》——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文章插图
所以将帅精通各种机变的利弊,就是懂得用兵了;如果将帅不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那么即便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形之利。指挥作战如果不懂“九变”的应用,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的。“五利”包括原文中的“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五种。
 不争|《孙子兵法·九变篇》——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文章插图
举个生动活泼的例子——周亚夫平七国之乱汉景帝时期(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诸侯国发动武装叛乱。这次叛乱的规模相当大,主谋是吴王刘濞,刘濞依仗吴国封地广大,财力富足,蓄谋夺取皇位。他亲自领兵二十万来犯,北渡淮河,会合楚军。先向梁国进击,又派奇兵到崤、函之间埋伏起来,伺机行动。汉景帝获得吴楚等七王发动叛乱的情报后,任命周亚夫(汉朝开国功臣周勃次子)为太尉,迎击叛军,平息叛乱。
 不争|《孙子兵法·九变篇》——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文章插图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周亚夫在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兵力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梁疲敌”的作战计划,即避免过早地与敌正面交锋,暂时舍弃梁国的部分地区,以此消耗敌军的实力;同时以截其粮道为辅助。当时梁国正在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依然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
 不争|《孙子兵法·九变篇》——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文章插图
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头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七国之乱得以平定,西汉王朝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在这次平定叛乱中,周亚夫曾临时改变行军路线,做到了“涂有所不由”,避免了在不利地形下遭遇袭击;在吴攻梁时,周亚夫执行既定的策略,让叛军消耗实力;梁受攻打时,即便皇帝下令去救援,周亚夫依旧坚持不分兵救援,做到了“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他还根据敌我双方兵力情况,灵活地处理进攻和防守的关系,能以防御的战略手段,完成了进攻所能完成的任务。不得不说周亚夫是“通于九变之地利”的杰出的军事指挥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