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读,身处田野却名比天高,灰色单调的一生也有属于他的风采


十年耕读,身处田野却名比天高,灰色单调的一生也有属于他的风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天 , 我们来聊一聊曾巩 。
曾子文章众无有 , 水之江汉星之斗 。挟才乘气不媚柔 , 群儿谤伤均一口 。
吾语群儿勿谤伤 , 岂有曾子终皇皇 。借令不幸贱且死 , 後日犹为班与扬 。
曾巩 , 字子固 , 今江西省南丰县人 , 后居临川 , 北宋文学家 , 史学家 , 政治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以散文著称 。
在当时 , 他是欧阳修最喜爱的弟子 , “过吾门百千人 , 独于得生为喜 。” 。苏轼也是对其极为推崇 , 发出”曾子独超轶 , 孤芳陋群妍”的感慨 。而对于王安石 , 更是他的至交好友 , “後日犹为班与扬”甚至在王安石眼中 , 曾巩死后是完全可以与班固、扬雄相提并论的 。
曾巩在当时是以文章出名 , 据古书记载:
“其所为文 , 落纸辄为人传去 , 不旬月而周天下”
虽说这句话说的有点夸张 , 但是这也证明了曾巩文章的优秀 。
曾巩的文章讲求“至纯至正” , 文章主旨思想纯净 , 文章章法端正 。
他的文章多是史论文、政论文、议论文等等 , 与欧阳修一样 , 讲求“文道合一” 。他认为写文章是要讲道理的 , 并且身为 一代“醇儒” , 他的文章里多表达的是纯粹的、不加修饰的儒学思想 。这也是他为什么在其后世备受文人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 。
对于曾巩而言 , 他的文章先是由奔放转而徐缓 , 再由粗豪转而为缜密 , 最后形成雍容典雅 , 平正冲合的文风 。其实 , 此种文风的形成与曾巩自身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
作为唐宋大家之一的曾巩 , 与其他几位唐宋八大家相比 , 他的一生显得极为灰色和单调 。
十年耕读,身处田野却名比天高,灰色单调的一生也有属于他的风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曾巩8岁时母亲去世 , 18岁时父亲被罢官 , 家里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 , 28岁时 , 曾巩的父亲去世 , 家境贫困的曾巩只能带着四个弟弟 , 九个妹妹到乡下以耕田为生 。
从18岁到39岁这21年里 , 曾巩一直生活在高压之下 , 他对上要侍奉老祖母 , 侍奉父亲 , 对下又要考虑到弟弟的读书问题以及妹妹的嫁人问题 , 这期间 , 他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次次落榜 。
如果是一般人面对这种状况 , 往往会自暴自弃或者埋怨社会对自己的不公 , 更严重的会选择去报复社会 。但是曾巩却没有 , 他乐观、坦然的接受这一切 , 现实的苦难并没有打败他 。
面对着两次科举的失败 , 曾巩却认为他是幸运的 , 因为在他看来他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 , 他的才华是得到认可的 。之所以没有考上进士是自身的不足 , 自己应该更加努力 。
而面对生活的苦痛, 在他看来 , 与那些流浪百姓相比自己的生活已经很好了 。曾巩的这种心态令欧阳修也不禁赞叹道:
“初骇其文 , 又壮其志”
在欧阳修看来 , 曾巩真的是世上不可多得的奇才 。
面对着生活的苦难 , 面对着科举失败 , 曾巩却没有埋怨、没有绝望 , 他始终是保持着端正的态度以及健康的心态 。正如他的文章 , 端正 , 纯净 , 他的心也是纯正的 。
我们常说风雨之后见彩虹 , 在39岁的时候 , 曾巩终于考取了进士 , 而令人惊叹的是 , 与他一同考取进士的有他的弟弟曾牟、曾布 , 堂弟曾阜 , 妹夫王无咎以及王彦深 。四年后 , 他的弟弟曾宰又考中进士 。嘉佑七年 , 妹夫关景辉考中进士 。又是四年后 , 兄长曾晔的儿子曾觉考中进士 。又两年后 , 弟弟曾肇考中进士 。一门十进士 , 这在当时实属罕见 , 而这辉煌的背后离不开曾巩 。
曾巩的一生相比起其他几位大家或许有些单调与平常 , 因为他最终也没有做到很高的官职 , 没有留下什么传奇的政绩 , 但是他却拥有属于自己的风采——在不幸中保持着端正的心态 , 在苦难中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 在绝境中守护着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曾巩 , 在唐宋八大家中 , 他是最接近我们这些普通人的 , 因为我们难以去像其他大家一样为后世留下传世的诗文 , 但是我们可以像曾巩一样去创造属于我们的风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