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中医“死磕”了两千多年( 二 )


到了北宋 , 《圣济总录·瘿瘤门》把瘿病分为: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 , 这是首次从病因的角度分类 。 石和泥代表水土饮食;忧、劳、气代表七情 。
这时期 , 不仅对瘿病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 还进一步强调了情志对瘿病的影响 。
南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主要根据瘿病局部证候的不同 , 提出了瘿病的另外一种分类法:“坚硬不可移者 , 名曰石瘿;皮色不变 , 即名肉瘿;筋脉露结者 , 名筋瘿;赤脉交络者 , 名血瘿;随忧愁消长者 , 名气瘿 。 ”
而且提到 , 这五类瘿瘤 , 不能随随便便动手术 , 否则容易大出血 , 后果严重(并谓“五瘿皆不可妄决破 , 决破则脓血崩溃 , 多致夭枉) 。 这种分类 , 更契合临床实际 , 治疗以内服药物为主 , 不可轻易施以刀针 。
不要轻易动刀!一千年前 , 就有这个认识 , 只能说厉害!
到了明朝 , 李时珍尝遍百草 , 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黄药子有“凉血降火 , 消瘿解毒”的功效 , 并记载了在用黄药子酒治疗瘿病时 , “常把镜自照 , 觉消即停饮”及“以线逐日度之 , 乃知其效也”的观察疗效的方法(黄药子有毒性 , 具体使用需要医生指导) 。
明朝另一位大家陈实功 , 在《外科正宗·瘿瘤论》指出瘿瘤主要由气、痰、瘀壅结而成 , 和五脏关系密切 。 这一理论发展了本病的病机 , 采用的主要治法是“行散气血”、“行痰顺气”、“活血散坚” , 该书所载的海藻玉壶汤等方 , 至今仍为临床所习用 。
到了近现代 , 随着西医和中医的融合 , 医学界对甲状腺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 人们对甲状腺疾病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 。
比如之前很多人认为甲状腺病需要补碘 , 实际上随着加碘盐的普及 , 海鲜等食材的丰富 , 碘摄入已经呈现出过剩状态 , 由此引发的甲状腺疾病 , 就要辨证论治 。
这个病,中医“死磕”了两千多年文章插图
另外 , 情志对该病的影响 , 也被纳入到临床的诊疗范围 。 所以医生会经常说:凡事不要太认真 , 遇事不要太着急 , 有事不要太在意 , 放宽心 , 病才能好 。
事实上 , 临床上中医针对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法非常丰富 。 得了此类疾病 , 也不要着急 , 永远记住 , 医生才是专业的 , 保持合理饮食 , 遵医调理 , 保持心情愉快就行 。
甲状腺结节如何分级?不同的级别该如何调理?甲亢、甲减需要终身服药吗?关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后面有机会再讲 。
申明:本文由买氏外治法传承工作室原创 。 文中提到的理论均有出处 , 涉及的方剂仅供参考 , 切勿自行调配 , 如需调理 , 请咨询医生 。 图片来自网络 , 侵删 。 @甲状腺@中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