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沈钟灵老人收集的剪报 采访人员 廖智勇 摄
文章插图
▲市图书馆副馆长黄志坚(左)接收沈钟灵老人(右)的捐赠 采访人员 廖智勇 摄
昨日上午,88岁的沈钟灵老人将自己收集与整理的3本剪报和7本日记,送到了市图书馆副馆长黄志坚的手中,完成了自己的夙愿。
剪报内容涉及广泛
日记追溯至50多年前
“我有一些宝贝,想捐出去,就是不知道哪个机构愿意接收。”14日下午,沈钟灵给采访人员打来电话称,希望将自己的文化收藏捐献,但没有渠道,希望采访人员能帮助其联系相关文化机构。
15日上午,采访人员来到沈钟灵老人家中“探宝”,原来老人所说的宝贝是他从1975年开始收集整理的剪报以及他近60年来所写的日记。沈钟灵收集的剪报足有厚厚的3大本,每本剪报都有近两厘米厚,每一张底页上都贴满了老人觉得有价值的消息和通讯。“有人民日报的,有光明日报的,还有株洲日报的,反正我觉得内容好的,就剪下来了。”沈钟灵说。
老人写下的日记共有7本,时间最久远的一本,扉页上标记的时间为1964年。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家庭条件的限制,沈钟灵幼年时没有接受过像样的文化教育,后来他从军进入部队,得到组织培养,学习了文化知识。
【 主人|老人给珍藏的“五花八门”找新主人 晚报记者牵线,市图书馆决定收藏】 “刚到部队时,我汉字都认不得几个,所以当时就想通过写日记,一边认字、写字,一边记录自己的生活。”沈钟灵说,随着自己的文化素养逐步提高,他对报纸、刊物上的作品越来越感兴趣。阅读过程中,他觉得有价值的文章,就剪下来收集,有时政热点,有通讯社社评,还有科技类新闻以及健康知识专题等。由于内容涉及广泛,沈钟灵将他的藏品命名为“五花八门”。
这是老人学习文化的见证
是他珍藏一辈子的“财富”
为了方便阅读,1975年转业到地方后,沈钟灵将他收集的剪报进行了整理,分成了“健康生活”“政治生活”“政治健康生活”三个大类,不同类型的剪报规整到各自的底本上。剪报的保存也做得相当完好、细致。
采访人员还注意到,老人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但他的字苍劲有力。翻开日记本,上面记录了他人生每一个阶段的经历以及心得体会,谈得最多的是学习收获和自勉。
“在部队要学文化,转业到地方要学文化,老了还要学文化。”沈钟灵说,提升文化水平是他这辈子最看重的事情,他收藏的这些剪报和日记正是他学习文化的见证。他担心这些文化藏品被后人遗失或舍弃,因此希望将这笔他珍藏了一辈子的“财富”捐赠出来,以便更多的人了解和分享。
市图书馆决定收藏
“老人的精神值得弘扬和传承”
为了完成老人的心愿,采访人员联系了多家文化机构。最终,市图书馆表示愿意接受老人的收藏。
副馆长黄志坚接待了他,老人饶有兴致地介绍了自己的收藏,表达了对文化知识的热忱与渴求。
黄志坚对老人无偿捐赠的行为表示感谢。他告诉采访人员,接受沈钟灵老人的这些收藏之后,市图书馆会登记造册、修复破损、分类存档,并安排工作人员研究其中内容。如果发现确实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市图书馆会将其整理并进行更好地保存。
“老人重视文化收藏,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义;老人学习文化、热爱文化的劲头和精神,更是值得弘扬和传承。”黄志坚说。(采访人员 廖智勇)
【来源:株洲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
- 推荐5本女主人美心狠言情文,属于她的一切,势要加倍夺回!
- 被主人带走的妖怪会是什么下场最惨的莫过于这只妖怪
- 水帘洞原来的主人是谁,原来孙悟空一直被蒙在鼓里
- 老人独自生活在山里,他用40年的时间,把悬崖变成一个巨大艺术品
- 「小寒」来了 这个隐形“凶手”,需要警惕!尤其是孩子和老人
- 老人500万卖掉祖传宝刀,专家失望指责,老人:你们无权干涉
- 终极笔记里,张日山活着成了百岁老人,那么张大佛爷哪里去了
- 相见恨晚的58句话,每句话都可以品半辈子!(永久珍藏)
- 农村老人爱说:“穷不碰三艺,富不亲三人”,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 《老人与海》一书,用朴素无华的文字,让人充满了精心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