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双博馆中的高邮元素|陈维忠| 陈维忠

扬州双博馆中的高邮元素
陈维忠
扬州双博馆中的高邮元素|陈维忠| 陈维忠
文章插图
每到一座城市,无论是出差还是游玩,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我都去过。特别是国家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更是我游览的第一选择。因为在博物馆,可以知历史,长知识。
最近,我又去了扬州双博馆。作为一个高邮人,我留意到在博物馆里饱含着浓浓的高邮元素。
进入双博馆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双博馆的馆标——伏羲女娲像。我沿旋转楼梯拾级而上,抬头就看到东侧墙壁上的宣传橱窗,其中一幅是高邮市临泽镇朱堆村村民杨文华的先进事迹。年届七旬的杨文华奔波三年,行程2000多公里,自费收集20位烈士资料,募集筹措资金4万元,建成革命烈士纪念碑,他被誉为民间烈士立碑人,当选为中国好人,扬州、高邮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看到杨文华先进事迹能在扬州博物馆中进行宣传,我为高邮家乡人自豪。
扬州双博馆中的高邮元素|陈维忠| 陈维忠】在三楼大厅,远远就能听到从西侧的《广陵潮》展厅中传出的隆隆涛声。汹涌澎湃的潮水连绵不绝,浩荡迭起。再看今天的扬州已远离了海岸线。这一切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沧海桑田。
扬州双博馆中的高邮元素|陈维忠| 陈维忠
文章插图
《广陵潮》展厅以江、河、海为依托,以扬州古代城市故事为线索,向观众全方位展示扬州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巨大的屏幕上,在波涛汹涌的的海潮中,扬州城在演变,而在这历代演变版图里,高邮始终显示于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屏幕图案的变换,一段文字横亘于屏幕的中央:在公元前5000年前,扬州出现了最早的人类——龙虬庄人。文字是那样的醒目,年代是那样的久远,距今足有7000年啊。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扬州地域人类的活动史,起始于高邮龙虬。
《广陵潮》第一展厅的第一版块即是介绍高邮龙虬庄。龙虬庄遗址是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橱窗中陈列着在龙虬庄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人的骨骼、猪的头骨、水稻的化石。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在距今6000多年前,龙虬庄先民已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从事渔猎。龙虬庄人是扬州最古老的居民。
扬州双博馆中的高邮元素|陈维忠| 陈维忠
文章插图
在第二展厅,有一幅扬州地区汉墓分布示意图,在图上标注着扬州区域范围内汉墓的分布情况,其中有高邮天山汉墓。天山汉墓于1979年春被发现。在汉墓葬中出土了大批文物,有金器、玉器、铁器、漆器和丝绸绣品等,达千种之多。这些物品既说明了扬州手工业的发达和商业的繁荣,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厚葬的风俗,从中可获得很多信息,十分珍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山汉墓中发掘的“黄肠题凑”、“金缕玉衣”,十分少见。题凑是一种葬礼,始于上古,多见于周代和汉代。黄肠题凑是西汉帝王陵寝椁室,代表古代最高礼仪的葬礼。天山汉墓发现“黄肠题凑”、“金缕玉衣”,在考古界引起极大的震撼,其意义和价值巨大。可天山汉墓发现后,被迁移到了扬州,而不是在原发现地高邮天山进行保护和陈列,实为可惜,也是高邮的一大遗憾。
在漕运与城市发展展厅,讲述了运河漕运对扬州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而明代漕运第一任总督陈瑄,他督理漕运三十年,改革了漕运制度,修理京杭运河,功绩显赫。正是他实施“河湖分离”,使行船便捷安全,无漂没倾覆之患。漕运繁荣,扬州昌盛。陈瑄与高邮也颇有渊源。陈瑄之孙陈谦始迁高邮,定居龙虬,即现在的高邮龙虬陈总兵庄村。目前,高邮陈总兵庄村设有陈瑄治水纪念室,陈瑄祠堂。高邮的“陈总兵庄”,一庄人几乎都是陈家后裔。每到清明前后,就会有从全国各地大批的陈氏家族后裔来到陈瑄祠堂拜祭,并给新增添的子孙论资排辈,录入陈氏宗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