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盗墓|大同有两座大矿,煤矿越挖越少,文化却越挖越多( 二 )


石碑上的魏碑体文学作品
北朝时期最有名的文学作品是郦道元的《水经注》和被收集到《乐府诗集》的北朝民歌 。
郦道元写的《水经注》全书40卷约30万字 , 记录了1000多条河流的历史遗迹、人物、神话传说等 , 对很多河流、瀑布、沼泽、山峦、丘陵等地理信息都有细致描写 , 保存了很多资料 , 对中国古代历史和地理的研究有很多参考价值 。全书文笔清丽流畅 , 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中学语文课本选用《三峡》一文 , 很多人应该还有印象:“自三峡七百里中 , 两岸连山 ,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 隐天蔽日 , 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书中还记录了很多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 , 如《三峡》中引用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北朝民歌中最有名的当属《木兰诗》和《敕勒歌》 。北魏《木兰诗》与南朝《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 花木兰的替父从军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敕勒歌》描写广阔大草原的粗犷景象 , 质朴粗犷 , 豪迈雄壮 , 是北朝民歌的代表:“敕勒川 , 阴山下 。天似穹庐 , 笼盖四野 。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考古盗墓|大同有两座大矿,煤矿越挖越少,文化却越挖越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花木兰(电影剧照)宗教艺术
北魏时期最著名的宗教艺术作品莫过于云冈石窟 。不过 , 北魏在道教方面也有其代表作品:悬空寺 。悬空寺的建立与北魏时期道教的代表人物与改革者寇谦之有关 。
北魏朝廷原本多信佛教 , 寇谦之对新天师道进行了改革 , 使其在北魏轰轰烈烈发展着 。寇谦之逐渐得到朝廷的信任 , 成为了国师 , 道教也成为了“国教” 。为了让道教的影响得以持续 , 寇谦之以太武帝拓跋焘的名义修建“静轮天宫” , “必令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 , 欲上与天神交接” 。但是该工程修建难度极大 , 耗时18年 , 离竣工仍遥遥无期 。直到寇谦之去世 , “静轮天宫”依然没有完工 , 迫于压力 , 太武帝对其进行拆除 。但“静轮天宫”是天师寇谦之未了的心愿 , 信奉国教的贵族和弟子们对其念念不忘 。直到孝文帝元和十五年(公元491年) , 将道坛由城南迁至南郊 , 才建成悬空道场 , 即悬空寺 。
考古盗墓|大同有两座大矿,煤矿越挖越少,文化却越挖越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古代名人
大同历史上名人众多 , 有的在此出生 , 有的在此成就自己的事业 。
北魏:在大同出生的皇帝共有6位 ,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统一北方的拓跋焘;休养生息、始建云冈石窟的拓跋浚;推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的孝文帝拓跋宏 。还有一些是在平城成就自我的历史名人:开国皇帝拓跋珪(盛乐人);手握大权推行改革的北魏冯太后(信度县人);组织修建云冈石窟的高僧昙曜(姑臧人);新天师道领袖寇谦之(昌平县人) 。
五代:“将不过李、王不过霸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十三太保”李存孝;武将史彦超;长期占据、活动于云州(大同)的后唐太祖李克用(神武川新城人) 。
北宋:知人善任、大力推举寇准的北宋宰相毕士安;杨家将中杨业之妻、杨延昭之母、抗辽女将佘太君(原名折赛花);名将李汉超 。
金:文学家、政治家刘撝;官员苏保衡;官员康元弼 。
元:高僧、书法家李溥光;军械装备制造专家孙威;画家高克恭 。
明:“明末第一良将”、“万人敌”曹文诏;官员李植 。
清:治理黄河成绩卓著的治水专家、廉吏栗毓美;宣统皇帝溥仪帝师李殿林;官员、农桑学家刘青藜;官员、光绪帝师齐廷杰 。
考古盗墓|大同有两座大矿,煤矿越挖越少,文化却越挖越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