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不爱,你都在这里

爱与不爱 , 你都在这里
文/ 伊人独酌
100年前的9月30日 , 她降生于上海公共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府邸 , 身上带有清朝重臣李鸿章的血统;1995年9月8日中秋节 , 离群索居的她逝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 , 死后一个星期才被房东发现 。 一生爱极锦衣丽裳 , 死时却只盖一张简陋的薄毯 , 以极简的方式告别花花世界 。

爱与不爱,你都在这里文章插图
【爱与不爱,你都在这里】这就是张爱玲 , 充满矛盾、争议从未停止过的张爱玲 , 身后的二十五年 , 她也依然以特别的形象鲜活于各类人群的口口传说或文字之中 , 甚至“张爱玲体”成为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 苍凉是她的生命底色 , 上面涂抹着明亮的暖光;她既世俗又特标孤高 , 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她精致地活着 , 又时时对生活充满悲剧感 。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 , 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 ,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 爬满了蚤子 。 ”她在《天才梦》里的经典名言 , 形象地概括了她困顿挣扎的一生 。

爱与不爱,你都在这里文章插图
出名要趁早 。 张爱玲用她传奇的一生 , 生动诠释了这个人生信条 。 7岁开始写小说 , 19岁发表《天才梦》 , 23岁出版《金锁记》《沉香屑》《倾城之恋》 , 24岁写《茉莉香片》《红玫瑰白玫瑰》等 , 出版重要小说集《传奇》 , 31岁发表《十八春》(即《半生缘》)……她用成就最高的小说 , 成就了她生前身后的中国文坛殊荣 。

爱与不爱,你都在这里文章插图
张爱玲的文字住着她的灵魂 。 她活成了自己笔下的人物 。 她一生追爱 , 却一生也没有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爱 , 她的爱与不爱 , 成了笔下的永恒主题 。
她对年长于自己14岁的有妇之夫、文化汉奸胡兰成动了真情 , 在相片后面含蓄表白着她的欢喜:“见了他 , 她变得很低很低 , 低到尘埃里 , 但她心里是欢喜的 ,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 ”胡兰成提醒她:“将来日本战败 , 我必难逃一劫 。 只能隐姓埋名 , 东躲西藏 。 ”而这热恋中的女人却笑着说:“那时你变姓名 , 可叫张牵 , 或叫张招 , 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 ”张爱玲对胡兰成 , 倾了心去爱 , 去宽容 , 却最终也只落得个始乱终弃:胡兰成拥有红玫瑰时 , 她是他想摘到手中的白玫瑰 , 而当她被他握在手中时 , 胡兰成却又喜欢了红玫瑰 。 纵是低到了尘埃里 , 这今生今世也终究没能开出长长久久的花来 。
“生在这世上 , 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 ”爱是痛苦 , 不爱是孤独 , 千疮百孔的感情 , 又岂能写就倾城之恋?

爱与不爱,你都在这里文章插图
摈政治抒风月写人性 , 张爱玲用她特有的视角演绎着笔下女子的情感体验和悲凉命运 。 王佳芝 , 两次都托付错了男人 。 第一次爱的男人邝裕民 , 利用了她的纯真与对革命的热情 , 让她做了政治斗争的诱饵;第二次爱的男人易先生 , 钻进了她的心让她动了真情 , 飞蛾扑火般不顾一切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 她为易先生挖的坑 , 最终跳下去的却是自己 。
有人说 , 王佳芝身上 , 有着张爱玲的影子 , 寄托着她的痛与悔 。 在易先生出现之前 , 王佳芝并没有遇到真正的爱 , 所以易先生给她一丝温柔怜惜 , 她便动了真心 , 内心轰然一声“这个人是真爱我的” , 飞蛾扑火殒了性命 。 张爱玲的童年孤独缺爱 , 内心渴望父亲般的爱 , 大她14岁的胡兰成出现在她的面前 , 使她感受到被人关爱的温暖 , 于是不顾一切地去爱 , 爱得卑微而彻底 , 最终却一地鸡毛 。 我们透过王佳芝 , 不难理解张爱玲内心的苍凉 。 王佳芝死了 , 张爱玲替胡兰成背了骂名 , 那短暂的婚史成了她一生的污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