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桑|学院派先驱者、法国绘画之父尼古拉普桑——《死神在阿卡迪亚》

尼古拉·普桑,简称「普桑」,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的重要画家,也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其作品大多取自神话、历史和宗教题材,画幅虽小,却精雕细琢,讲究完美的构图和素描,画作风格肃穆深沉,人物造型典雅庄严,代表作有《阿尔卡迪的牧人》、《摩西的发现》等。
 普桑|学院派先驱者、法国绘画之父尼古拉普桑——《死神在阿卡迪亚》
文章插图
17世纪的绘画一般都具有雕像般的沉静感,这在尼古拉?普桑的画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普桑1594年生于诺曼底,大约于1612年去了巴黎,1624年来到了罗马。在这里,这个农民出身的青年完全被培育成为古典艺术法则的忠实桿卫者。164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召他回国为宫廷服务,他便把这伟大的古典法则原原本本地搬到了法国。在近代历史上,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多半是因为拿破仑的远征。
但是在此之前,正是由于普桑的努力,正宗的古典艺术才在巴黎深深扎根。所以,法国近代绘画的发端,一般都以普桑为第一人。不过,普桑为路易十三绘制的装饰壁画招致了原有宫廷画师们的嫉恨,终于,他又回到罗马,度过余生。也许只有在那里,靠近所有灵感的源泉,他的心才能真正平静。
 普桑|学院派先驱者、法国绘画之父尼古拉普桑——《死神在阿卡迪亚》
文章插图
《死神在阿卡迪亚》(又名《阿卡迪亚的牧人》)便是在罗马完成的。画面以一块石碑为中心,前景上有三个青年牧人(手中持有牧杖,衣饰十分简单)与一名穿着蓝色裙子的少女,远望是一带高山。
画面左边身着蓝色长袍的牧人,单膝跪地,用手指着碑文,试着辨认着上面的文字,大体意思是:“牧人们,如你们一样,我生长在阿卡迪亚,生长在这生活如是温柔的乡土!如你们一样,我体验过幸福,而如我一样,你们将死亡。”
这段文字自有它的来历。阿卡迪亚,古希腊伯罗奔尼撒平原中部的一个城邦,被认为是一处田园牧歌式的幸福乐园,一座具有高尚道德风范的乌托邦,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而“死神在阿卡迪亚”是一句诗,出自但丁所崇拜的诗人维吉尔,在17世纪被人们用来表达生命的无奈:即使在阿卡迪亚这样的人间乐园,仍然无法逃避死亡的存在。
当时,这句话被刻在许多石碑,尤其是乡间小路旁的墓碑上。最早表现这一题材的是一位罗马画家,他画了两个牧羊人偶然遇到一个骷髅头骨,然后发现旁边的草丛中倒着一块石碑,上面就刻着这句话:“死神在阿卡迪亚”。
在普桑的笔下,同一主题的画作也有两个不断修改的版本。前一个版本强调了牧人在看到石碑上刻的字后所表现出的惊讶,而后一个版本,也就是我们所欣赏的这幅,则去掉了一切故事性的叙述情节,使牧人们专注于这段话所带来的沉思里。
画面上的这四个人是人世间有福之人,他们所拥有的是青春、健康、力量和美貌。他们所住的是一个为诗人们所颂赞的美妙的地方,在那里,天空总是蓝的,地上长着茂盛的青草,这是供给羊群的食粮。可是,即便如此,一切终将如同过眼云烟,消失在另一个阴暗无常的世界。
画面上的每个人物除了扮演他所拥有的角色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独立的人像。比如前景中的女人是一个希腊式的美女像,她的直线与下垂衣褶的和谐使她具有女神般的庄严。
 普桑|学院派先驱者、法国绘画之父尼古拉普桑——《死神在阿卡迪亚》
文章插图
普桑处在巴洛克艺术风靡罗马的时代,而他本人却始终坚持着单纯简洁的趣味。他的创作方法严格遵循古典主义原则。正因为如此,普桑的作品表现出一种严肃的《死神在阿卡迪亚》局部美,由明显、简洁、单纯、准确组成,这种美也可称为古典的美,它使鉴赏者获得智的满足,同时获得一种健全的快感。
普桑|学院派先驱者、法国绘画之父尼古拉普桑——《死神在阿卡迪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