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县|一座被历史湮没的千年古镇——河曲旧县

旧县古村位于河曲县境中部偏西,面临黄河,北踞高岗。据清道光十年《河曲县志》载:旧县五代北汉时置雄勇镇,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建立火山军,曾经是历代王朝抵御漠北入侵的头道防线,也是防御瓦刺、鞑靼等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头道屏障。元晚期至明早期百多年中,旧县始终保留着区区六里方圆之地。自元以来,只有土围子,明初进行过修复,景泰、嘉靖两朝得不同程度修缮。明万历间,在河南做官的河曲旧县籍苗朝阳偶遇河南籍山西巡抚侯于赵,共同商议重修旧县城事宜,并向朝廷力陈旧县之要害,后侯于赵从平潞二府调一万多兵员,历经一年的时间修复旧县城,修复后,旧县作为晋西北头道要塞,又是经济重镇,时称“金汤要径”。
 旧县|一座被历史湮没的千年古镇——河曲旧县
文章插图
清道光版《河曲县志》这样描述当时旧县城的气魄景象:其时城池规模大备,气势恢宏,人称凤凰城,北踞高坡,其三面皆临深沟,面阳背山,雄阔大哉,而街道井然、分区划界、民居错落、庙宇庄严,一派和平安祥的城市景象。
旧县古村成村于宋代,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发展于明清之际,距今已有1027年的历史。它长期是河曲县治所在地,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上演了宋代杨家将火山军抵御外来入侵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至今,距旧县村二里之遥的火山村,还存有老火山王杨衮、杨信、杨继业等用过的炼鞭炉、演武场等遗迹和保护旧县村的王翼庄等。这里也上演了明末官民共同抵御贼寇王嘉胤、吴廷的惨烈悲壮故事。曾经的这里,胡马长嘶、烽烟弥漫,多少英雄事,尽化烟雨中,引无数河曲儿女热血澎湃、奋发向前!
 旧县|一座被历史湮没的千年古镇——河曲旧县
文章插图
旧县古村是一个耕读并重、宣扬儒学、注重教化、农商并立的历史古村。旧县村历史上人才辈出:元曲四大家白朴、明代兵科结谏苗朝阳、清道光间大定府知府黄宅中都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更有白贲、白华、白有光、黄庭幹等 进士举不胜举。
白朴:初名恒,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河曲县旧县村,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其一生著作颇丰,计有杂剧16种,词曲400余首。所作《墙头马上》被誉为古典四大爱情剧之一。
旧县|一座被历史湮没的千年古镇——河曲旧县】苗朝阳(1544年---1629年),字应葵,别号慎斋。世居河曲县旧县城东苗家沟。其父苗凤,业儒不就,以善疮疗闻名。慎斋三十二岁中举人,次年成进士,授河南新葵令,又调繁杞。后选取黄门给事,升兵科给谏,累迁太仆寺少卿,调应天府府丞。因不满朝政,于万历二十一年辞官告归,时年五十。先生生平直方磊落,最疾谄谀之士,酷好图书,著有《元白草家训之》存笥。归乡后,杜门谢客,前后按台等七荐不起,兵部尚书高弟为他的门生,有某官以千金求他向高弟递一名帖,遭到他的鄙斥,他在位期间,奏请皇上赦免了河曲每年上贡开河鱼的苦役。晚年编写《河曲县志》。为历史一大贡献。
黄宅中,字惺斋,号图南,河曲县旧县村人,清道光进士。由翰林外改闽知县,升湖南宝庆同知,道光二十五年(1844年)知大定府。他是一位政声颇著的官吏,同时还是一个有名的诗人。他关心民间疾苦,有赈济灾民之举;他重视人文教化;他有这样一些书之于地方史册的政绩:重修西溪河,建长寿桥,设悦服里以列义馆,重建南门来熏城楼。他倡导并施行植树、养蚕、蓄水保水等工作,提出“大定山高地瘠,缺少流泉,农人种植,仰赖天雨,宜于田旁修理塘坝,蓄水备旱,灌溉有资;水东水轮取水之法,亦宜仿而行之“尝校刊《圣域述闻》一书,发所属州县,并代刊瓮安傅玉书所辑《黔风旧闻录》《黔风鸣盛录》,以风厉黔中”(民国《大定县志》卷九本传),三十年以升嘉湖道去任。
 旧县|一座被历史湮没的千年古镇——河曲旧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