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迹|唯一保存至今的科举状元答卷,字迹比印刷体还好看,如今状元汗颜


 字迹|唯一保存至今的科举状元答卷,字迹比印刷体还好看,如今状元汗颜
文章插图
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高考状元金榜题名时仅仅会放榜分数线,而不会公布状元的答卷情况。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子,那时的状元的答卷几乎都会公布,状元的字迹也是人们争相模仿的重点。
状元,又称殿元,它是隋朝科举制度的产物,“举子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故作状元。”从隋朝进士科开始到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据考证,唐高祖武德五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山东德州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历代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目前大陆留存的唯一的殿试状元答卷真迹,它就明朝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答卷。
 字迹|唯一保存至今的科举状元答卷,字迹比印刷体还好看,如今状元汗颜
文章插图
赵秉忠,字季卿,明青州府益都县(今青州市)人,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赵秉忠自幼聪慧,万历二十六年殿试状元,最终官至礼部尚书。这张状元答卷,是赵秉忠于1598年根据万历皇帝给出的殿试题目《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用一天时间来解答的。
这份状元答卷于1983年在山东青州市被发现,一经发现后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状元卷的材质是宣纸,长3.3米,宽0.38米。整张答卷分为三个部分,详细情况如下:第一部分,长度0.7米,在这部分是考生的姓名、籍贯、年龄等;第二部分,是2米的正卷,为馆阁体小楷书写,朱笔断读,句末画有红圈,是典型的八股文;第三天,长度0.6米,上面写有9位读卷官的职务、姓名。9位读卷官中有3位是吏部、户部、刑部尚书。
 字迹|唯一保存至今的科举状元答卷,字迹比印刷体还好看,如今状元汗颜
文章插图
从状元卷的书法、文风、神韵等方面来看,这份状元卷都堪称经典。赵秉忠在答卷过程中,字里行间的功夫着实令人赞叹。从开始到结束,如同行云流水,恣意纵横,没有刻意进行准备,由于这是在考场上限制时间内的命题之作,能到如此程度,实属不易。
 字迹|唯一保存至今的科举状元答卷,字迹比印刷体还好看,如今状元汗颜
文章插图
很多读者在看到赵秉忠的状元答卷后,都被其堪称印刷体的字迹所吸引。前面笔者提到了科举制史上涌现了500多名状元,这些状元的答卷都会保存在宫中的,而赵秉忠的答卷为何流落民间?目前还是一个谜。1983年赵秉忠的状元答卷由其第13代孙赵焕彬捐献给青州博物馆,成为其镇馆之宝。
字迹|唯一保存至今的科举状元答卷,字迹比印刷体还好看,如今状元汗颜】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科举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