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用一首非凡诗篇,向旧世界发出了战斗檄文


“埋骨何须桑梓地 , 人生无处不青山 。 ”风云际会的年代 , 有人选择了同潮流汇合 , 加入进来一同改变这个世界 。 有人选择了退却 , 想要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地 , 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 也有人早已经同黑暗融为一体 , 成为了人们需要对抗的那股力量 。
然而觉醒对于活在当时的人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说起来轻松 , 只是做起来却困难 。 抛头颅洒热血 , 只为了同黑暗的社会一战 , 打破牢笼看到光亮 。 即使是伟人 , 在面对这样的事情时也需要做出抉择 , 是选择退守 , 还是选择同黑暗斗争 。
青年时的毛泽东就曾经写下振聋发聩的诗篇 , 向那些残酷与黑暗宣战 , 人们为何把这篇诗文称为檄文?这篇檄文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表的呢?这篇文章的发表之于伟人的理想实现又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呢?
青年毛泽东用一首非凡诗篇,向旧世界发出了战斗檄文
本文插图
战斗檄文
毛泽东发表的这一篇诗文是题写在《明耻篇》的封面上的 , “五月七日 , 民国奇耻 。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明耻篇》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老师和同学们在义愤填膺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小集 , 集资印成了小册子 。 由石润山老师担任了编辑并提写了序言 。 师生们都将这本小册子广为赠送和推荐 , 希望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 作为学生的毛泽东就寄出了许多本 。
青年毛泽东用一首非凡诗篇,向旧世界发出了战斗檄文
本文插图
如果说仅仅只是十六个字 , 怎么能够被当成战斗宣言呢?事实上 , 这篇诗篇在毛泽东所有的诗词中也算不上最优秀的 , 但这却是他第一次直白的表达出自己想要革命的愿望 。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用最直白的话语说出最深刻的愿望 。 要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
毛泽东出生于小农家庭 , 家庭并不算特别贫穷 , 有些地可以饱腹 , 可以上学 。 当然也接触不到高一层的权力斗争 , 那些血雨腥风与普通人家完全无关 。 虽然他的家庭也是属于被剥削的 , 但是却也没有到完全支撑不下去的地步 。
这样的家庭才是最难以进行斗争的 。 美满的家庭才是放不下的软肋 。 而不属于特别富裕且有权有势的家庭 , 还是会有后顾之忧 。 他过去不是不知道黑暗 , 也不是不想同黑暗作斗争 , 只是还不敢真正去同他们直接去拼杀 。
幼年时那个逃课对于古板课程感到不满的孩子还没有真的在他身上消失 。 只是还没有到要和黑暗决裂 , 他知道世界黑暗 , 却不知道世界真的会黑暗到这样的地步 。 “与天斗其乐无穷 。 ”直到这时 , 毛泽东才真正意识到了 , 这个吃人的社会早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 。
青年毛泽东用一首非凡诗篇,向旧世界发出了战斗檄文
本文插图
青年时候 , 毛泽东的志向还是立奇志 , 交奇友 , 读奇书 , 创奇事 , 做一个奇男子 。 那时的他像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 , 与那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人墨客无二 。 曾经的他还是一介书生 , 与其他人一样只想着要金榜题名 。
他也会向父亲表达自己一定会好好读书、学有所成的决心 , 与此同时 , 他也有着同和平年代人们一样的远大志向 ,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已经是最大的人生追求 。 那时他也只是骂两句社会黑暗 , 感慨一下报国无门 。
然而写诗时的毛泽东已经受到了许多激进思想的熏陶 , 对中国的黑暗现实有了更为的深刻认识 , 救国救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的身上不断增强 。 因此这篇文章才是他真正的战斗檄文 , 是他同黑暗决裂的开始 。
青年毛泽东用一首非凡诗篇,向旧世界发出了战斗檄文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