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告诉你:亲密关系的不幸,来源于你的原生家庭!( 二 )


在原生家庭中 , 有的父母会经常吵架 , 甚至有的父母一生气就会摔东西 , 甚至是语言暴力 , 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 , 性格多数都比较软弱 , 并且很自卑 。
当父母吵架的时候 , 也许他们的内心是难过的 , 但是还要强忍着泪水 , 劝说父母不要吵了 , 不要再动手了 。
还有的父母动不动就打孩子 , 或者只要你犯了错 , 就会劈头盖脸的指责你 ,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 就是童年时期 , 你犯了错 , 然后你就会很胆怯的跟父母说 , "别生气了 , 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 以后我都听你们的 , 这次就不要打我了" 。
对孩子来说 , 害怕父母的责打 , 会用这种讨好式的方式 , 试图躲避父母对自己的责骂 , 那么在成年后 , 这种人格会延伸到亲密关系中 , 简单来说 , 不管伴侣说什么 , 都是对的 , 即使不是你的问题 , 你也会大包大揽的说"都是我的错 , 你别生气 , 你别离开我"等等 。
因为 , 你害怕失去这段关系 , 你害怕对方生气 , 你害怕对方因此不爱你了 , 不懂拒绝 , 更不懂得怎么平衡亲密关系 , 只知道满足对方的需求 , 丝毫忽略了自己也是有情感需求的 。
可是现实是 , 你可以喜欢一个人而低到尘埃里 , 但没有人会喜欢低到尘埃的你 , 所以 , 亲密关系中的讨好型人格 , 往往受不到伴侣的重视 , 这也是让亲密关系分崩离析的原因之一 。
亲密关系中错过模式:
在情绪上的表现是:委曲求全 , 在乎别人的情绪多过自己 。
在沟通上的表现是:把道歉当成沟通方式 , 归因于自己 。
心理学告诉你:亲密关系的不幸,来源于你的原生家庭!
本文插图
↘ 焦虑型人格:"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
什么是焦虑型人格(Anxiety personality)?
简单来说 , 焦虑依恋型人格 , 非常渴望亲密关系 , 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 在性格上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一类人 , 在亲密关系中 , 对伴侣信任感不足 , 经常出现患得患失的状态 。
在原生家庭中 , 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 , 或者是父母经常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 , 甚至母亲就是焦虑型人格 , 这都会让孩子埋下焦虑的种子 。
比如 , 你受伤了 , 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照顾 , 但是父母却告诉你 , 这点小伤没什么问题 , 一次次的情感需求 , 却换来一次次的失望 , 时间久了 , 你会觉得是不是自己不值得被爱?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在这种焦虑下成长起来的你 , 成长后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中后 , 当初被埋下的种子 , 开了花。
只要伴侣对自己有所忽略 , 就觉得对方是不是变心了 , 或者不爱了 , 一旦触发了焦虑型人格的这种不安全心理 , 就会用作、闹得形式 , 来引起伴侣的关注 , 想伴侣安抚自己的焦虑情绪 , 以此来确定对方是爱自己的情感需求 。
而亲密关系中的"小作精"就是焦虑型人格下的产物 , 因为她们缺乏安全感 , 伴侣不接电话 , 或者不像从前一样对待自己 , 就会产生焦虑 , 会质疑 , 这个人是不是变心了 , 是不是不在乎自己了 。
但是 , 小作怡情 , 大作伤身 , 时间长了 , 谁也受不了 , 就像我的很多咨询者告诉我:"老师 , 我太能作了 , 但是我真的不想作 , 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 因为每次一作 , 他就会来哄我 , 这种满足我的方式 , 让我觉得我是值得被爱的 , 他还是爱我的" 。
我们不能否认 ,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 , 而成年以后就的亲密关系能否幸福 , 大概率取决于了原生家庭对我们的投射 , 简单来说 , 父母相亲相爱 , 那么成年后的子女也会更懂得包容伴侣 , 相反 , 父母经常吵架、冷暴力 , 成年后的子女也会效仿父母的相处模式 。
亲密关系中错过模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