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从“忠心”到“忠人”,谈谈何为儒家“忠”思想?


 铭文|从“忠心”到“忠人”,谈谈何为儒家“忠”思想?
文章插图
在铜镜史上,汉代是第二个鼎盛时期,出名在于背后除了有各式各样的纹饰,还有一种特殊的铜镜,上面有着各种形状的铭文,故人们一般称之为铭文镜。至今发现的汉代的铜镜,其中带有铭文的有一半以上,其中有好多铭文有着“忠”字,而这些铭文也充分表现了儒家的思想。
一、汉代铜镜上的铭文(一)铭文的出现
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青铜器其实已经在被慢慢取代,但是陶器和瓷器都做不到铜镜的效果,所以铜镜广泛使用。作为照察容貌的铜镜,自然是被广泛使用的。这从考古学家对汉代墓葬的研究可以看出,铜镜不止存在在富人手中,平民手中也有。
在汉代,实际上青铜器已经慢慢被其他金属所替代,但是只有铜镜没有办法被替代,而铜镜又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在汉代的青铜器铸造中有很多是铜镜。铭文镜背后有着铭文和纹饰,这两者结合充分的表现了当时人们的文化底蕴以及宗教信仰,也是汉代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
从西汉末到东汉初,铜镜背后图案的主体已经变为铭文。这些铭文与当时的文化背景,群众风貌以及政治经济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铜镜背后的铭文来管窥当时人们的生活追求和思想感情。
(二)铭文的含义
 铭文|从“忠心”到“忠人”,谈谈何为儒家“忠”思想?
文章插图
人们通过铭文来表达自己的追求和愿望,内容强烈而直白。铜镜上出现了很多人们的愿望,比如人们对长寿的追求,对金钱财富的向往等等。《尚书》中有载:“五福者,谓人蒙福佑有五事也。一曰寿,年得长也;二曰富,家丰财货也;三曰康宁,无疾病也;四曰攸好德,性所好者,美德也;五曰考终命,成终长短之命,不横夭也。”而这五个恰巧是铜镜背后铭文的主体。
汉朝的人喜好吉祥的词,且把吉祥当做信仰,而铜镜背后的语辞深深的昭示这人们的愿望和理想。而在早期,铜镜后铭文的意义仅仅为单纯的追求富贵求官和寄托相思之情;后来铜镜的生产厂家都抓住机会,为了让自己的铜镜卖出去,在上面刻自己的镜子有多好;而到了东汉,人们追求吉祥的兆头,为了逢凶化吉,同时又有着渴求长寿和羽化升仙的思想,故纷纷在铜镜背后刻上吉利的话语。
二、汉代铜镜上出现的“忠”的类型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秦朝的焚书坑儒的时代缓过来了,但是与秦朝不同,汉却又允许其他学说的存在,于是儒家再次成为显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想而知,汉代的铜镜与儒家也有这关系。而在春秋战国时,诸侯战乱,臣子代替其主的事经常发生。所以人们都极其渴求忠臣的到来,即对忠的追求成为大多数人心中的愿望和理想,故想通过铜镜上的铭文表现出来,想使“忠”的思想深入人心。
(一)儒家的忠信的“忠”
 铭文|从“忠心”到“忠人”,谈谈何为儒家“忠”思想?
文章插图
孔子的《论语》中的学而篇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曾子每天都要检查自己数次: 为别人谋划办事,是否做到忠诚了呢?这便是早期将忠放到道德规范上的案例。儒家将忠信放在自我修养上,使忠成为一种品质,且用它来引导自身的行为。
西汉时期出现了不少忠的铭文,据研究,有十四块铜镜的铭文关于自身修养的“忠”。内容大都为“内请(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明),心忽穆而愿忠,然壅(雍)塞尔而不徹”。这些铭文有出现在西汉初也有出现在西汉末的。可见该镜种流行时间之长,以及人们对此的喜爱。
那铭文上的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物穆无穷兮,胡可胜言!司马贞索隐:物穆,深微之貌。以言其理深微,不可尽言也。”“《淮南子·原道训》:“物穆无穷,变无形像。庄逵吉云:物穆疑当作物穆。颜师古曰:沏穆,深微貌。《说苑·指武篇》亦云:吻穆无穷,变无形像。物、吻、物古字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