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梦溪笔谈》中,记载着神秘的滉柱,专家在海塘遗址找到它的真身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中,记载着神秘的滉柱,专家在海塘遗址找到它的真身】《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作,记载了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科学史里程碑”。在《梦溪笔谈》中,专家们发现了不少谜团,比如“滉柱”就是其中之一。究竟滉柱是什么,又长什么样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中,记载着神秘的滉柱,专家在海塘遗址找到它的真身
文章插图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梦溪笔谈·钱塘江堤》有这样的记载:“钱塘江,钱氏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余行,谓之滉柱”。这句就是沈括的记载,其中提到的“钱氏”,指的是唐末节度使钱镠,也是后来吴越国的建立者,史称吴越王。如今人们对钱镠了解,最熟悉的就是他治理钱塘江的事迹。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中,记载着神秘的滉柱,专家在海塘遗址找到它的真身
文章插图
在钱镠治水期间,还修建多处钱塘江海塘,即一种防海浪和潮水冲刷的堤坝。从《梦溪笔谈》中可知,钱镠植大木,并将这种大木称之为滉柱。因此专家们推测,滉柱可能在堤坝两岸种大树,或者是某种木头。但问题是,要多大的树或者木头,才能抵御猛烈的浪潮呢?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好在后来发现了一处遗址,才揭开了滉柱的神秘面纱……
2014年,浙江省的考古专家们,在对杭州临安城东城墙遗址进行勘察,并对遗址附近进行了一番考古发掘,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在城墙遗址东侧还发现了另外一处遗址,即现在杭州人都知道的捍海塘遗址。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中,记载着神秘的滉柱,专家在海塘遗址找到它的真身
文章插图
专家们经过考证,确定捍海塘遗址就是当年钱镠主持修建的,因此也说明了《梦溪笔谈》对历史记载的准确性。在捍海塘遗址中,专家们清理出不少的陶器和瓷器残片,而且还有当时工人修建海塘时留下的工具,如绳索,石块和木板等。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中,记载着神秘的滉柱,专家在海塘遗址找到它的真身
文章插图
最让专家们感到惊喜的,则是在清理到7米多深的时候,竟然挖出来好几排粗木,每排有十几根,而且每根的直径都在50多厘米,看起来十分壮观。一开始,专家们还很纳闷,不知道这些粗木是什么,后来经过研究和讨论,确定它们就是《梦溪笔谈》中提到的滉柱。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中,记载着神秘的滉柱,专家在海塘遗址找到它的真身
文章插图
另外专家们发现,在每两排滉柱的中间,还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块,被码放得整整齐齐,因此这也再次证明了钱镠修建海塘的方式,专家们将其称之为“石囤木桩法”。在《梦溪笔谈》中还记载,到北宋仁宗时期,当地人发现修海塘的滉柱是上好的木材,因此便干了一场自掘坟墓的事情,即将大部分看得见的滉柱都给挖了出来去制造家具。
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少了滉柱的海塘在浪潮的冲击下毁于一旦,而每当钱塘江涨潮时,所带来的就是洪灾泛滥,令人沿岸的百姓苦不堪言。与此同时,后世对钱塘江的治理也不上心,便导致钱镠的努力都淹没在了浪潮之下。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中,记载着神秘的滉柱,专家在海塘遗址找到它的真身
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滉柱可真是海塘工程的关键所在。其实,除了滉柱之外,史料中还记载当年在海塘上有一个铁幢,您可以理解成一个插入到海塘中的大铁柱子,是用来测量水位的。而且,在铁幢上还修建了凉亭,以便人们观察和记录水位的变化。
但可惜的是,专家们在本次的考古发掘中,未能找到这件铁幢。或许它还在某处没有被发现,或许已经被浪潮冲到别的地方了,甚至还有可能被谁给盗走了。因此,这也算是专家们心底里的一个小遗憾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