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文章插图
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时,就要加以减损,不足时,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奉献给有余的。那么,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只有有道者(圣人)才能做得到。因此,有道的(圣人)有所作为却不会据为己有,有所成就却不会居功。他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老子的这一哲学命题,指出了与“人道”相对的“天道”的作用和功能。老子、孔子等圣人,告知人们,人道,要效法天道,人心,要向天心学习。那么有人或许会疑惑了,一味的做好事、奉献,自己会不会变的贫穷?会不会很累?经典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写到: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段话,看似再完美的白话文翻译,也不足以表达清楚老子所传递的智慧,可即使不翻译,作为每个认识汉字的人,都又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体会,去践行。“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文章插图
永恒的发财之道
有人又想了,天道,天心,圣人,这些词太大了,平凡如我,如何能做到?有没有再落地一点的说法,到底在生活中,如何去做?如何将圣贤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中,再没有儒家的表达更到位、更接地气、还更高大上的了。
《大学》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以。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食之者:坐食俸禄不干活的人。
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就会使财富长久充足了。有仁德的人,利用财富来彰显自己的德行,帮助大众;但是不仁者,以自己的身份、地位作为获取财富的工具。
读了《大学》中的这段话,还会觉得经典离我们这个时代远吗?经典难理解吗?这样的表达,几乎接近大白话,可又比大白话不知道有意蕴、有智慧多少倍。两千多年前,《大学》中讲到的这个发财的大原则,从事生产的人多,不干活只拿钱的人少,广开源,善节流,这样的财富生产规则、这样的公司管理理念,是不是和当今的理念,是一样一样的?
文章插图
现在,有不少“暴发户”,也有不少大富翁,很有钱,可有钱了到底要做什么?钱是用来做什么的?真正智慧的人,是用手中的钱,去帮助更多的人,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去扩大自己的人生格局,让自己有个好的名声,用钱财来润养自己的品行、品德。
再看看那些有地位,手中有权利的人,地位、权利是尊贵身份的象征,本该是受人尊敬的,可是一旦用手中的权利,用自己尊贵的身份,去换取钱财,看似得到了,其实是失去了,反腐败中被法律制裁的多少人,不都是“不仁者以身发财”的糊涂虫吗?
声明:本文作者杨富荣(孔子研究院)原创,禁止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联删。
推荐阅读
- 贤臣还是佞贼?五个历史瞬间看《后汉书》作者范晔!
- 追腻了《伪装学渣》爱过了《火焰戎装》,最好磕的还是这部甜宠文
- 魔道祖师法器成精什么体验陈情是大变态,紫电还是高冷女神!
- 《金粉》原著清秋怀孕催婚,众人一致怀疑,还是相信了她老实外表
- 万一变有钱了,我该选择高于生活的艺术,还是选择贴近生活的设计
- 古代皇帝真的很多胖子吗是吃得好还是故意画成这样!
- 王冬龄与刘洪彪的书法,到底是“丑书”还是创新?
- 陈抟老祖:道家玄学传奇人物却拒绝柴荣赵匡胤,看透天机还是不屑
- 纸币收藏和名酒收藏哪一种比较好呢?
- 鲁智深:谁操控了我的一生? 是智真长老,宋江,还是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