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孔子故里设学的曲师大:“耕牛的孩子”想变更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巩悦悦
2020年12月7日夜,孔子故里。
曲阜城市小,节奏慢。晚上八九点,路上几乎没有了人。在这里打车,不用各类软件,拨固定电话就有车来接。一位司机说,老人不会用软件打车,十几年来,固话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这是曲阜专属。
晚9点,曲阜师范大学。
 孩子|孔子故里设学的曲师大:“耕牛的孩子”想变更好
文章插图
绕过科技实验大楼,一排排灯火通明的平房在漆黑的夜幕下格外惹眼,那是被称作“通宵自习室”的西联教室。
室外气温-3°C,冷风呼啸,吹得人不想掏出揣在兜里的手。令人惊讶的是,一路走来,采访人员不断“偶遇”路灯下读书的学子,他们之中,有的全副武装窝在教室外角落里,有的在广场上来回踱步、嘴里念念有词。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大学生能刻苦到这种程度,况且这种努力不止体现在一个人身上。一个学生说,在这不好好学,反倒成了“另类”。
一路走来,要不是看到捧着书本的学生,很难想象这里是一所大学。就规模来看,这里的平房和小三层居多,少有高楼,“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光的地方,就有人读书”,这句挥毫在西联教室东墙上的黑色大字,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曲园人的真实写照。
孩子|孔子故里设学的曲师大:“耕牛的孩子”想变更好】对于被称为“考研基地”一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反应淡然,也没有过多解释,“来校园一看就知道,好的自然好”。
这其实是一种自信。
 孩子|孔子故里设学的曲师大:“耕牛的孩子”想变更好
文章插图
 孩子|孔子故里设学的曲师大:“耕牛的孩子”想变更好
文章插图
与学生们聊,他们谈专业、谈目标;与老师们聊,他们谈教学、谈责任;与管理者聊,他们谈发展、谈担当。
为期三天的蹲点采访,采访人员被县城设学的曲师大深深感动着。与外界的传言不同,学生读研,并非学校强加给他们,而是学生自己想这样做。
在吉林大学读研一的霍文博坦诚地说,母校曲师大是一所“农村大学”,大部分生源都来自各个县城乡镇,因此大家都管自己叫“犁牛之子”,也就是耕牛的孩子。
对这群孩子来说,想要实现进步,除了多读书,考研就是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方式。所谓的“死学习”,其实是外界偏见,因为考研面试官不会招只会考试、却没有科研能力的学生。
曲师大学生为何如此努力?一方面,学子多来自普通的农民家庭;另一方面,学校处在县城,周边“无嘈杂之乱耳”,反倒成就了单纯的学习氛围。
学生努力,老师更拼。
12月9日晚10点,西联教室、图书馆等的自习室还亮着灯,而教职工所在的科技实验大楼办公楼的灯也亮了一半多。
一位老师说,学生和老师一直很努力,学生是为了梦想和希望,老师是因为爱与责任,所有一切归结于一个词:情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