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课程设计必须遵循的第二条原则是探究 。 仍然以上述能源单元为例 , 整个单元流程的设计明显探究性不足 , 把说明、介绍放在单元最前面 , 而不是置于学生探究过程中最需要知识、技能补充的时候 , 很难引发他们的兴趣 。
经过调整 , 教师们设置了如下问题链:
问题1:不同能源的特性有何不同?这样的特性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问题2:不同能源的发展需要什么条件?以中国台湾的地形和条件可以发展什么型态的能源?
问题3:以中国台湾一年的用电量 , 需要什么样的能源组合才能满足?
问题4:综合考量成本、现有技术、需求电量、风险 , 中国台湾适合应用怎样的能源?
这4个问题环环相扣 , 将和能源政策相关的5个维度有机结合了起来 , 并且通过探究将维度落实到了地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 。 统整和探究是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核心原则 , 也是最难跨越的障碍 , 一旦克服了 , 教师们就进入了跨学科学习的崭新天地 。
两个误区:摒弃学科知识、没有评价
对于跨学科学习 , 人们一般会存在两个误区 ,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跨学科学习就是不学学科知识了 , 正好相反 , 跨学科学习基于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 也会反过来促进对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度学习 。 学科知识给了我们在复杂、变动的情况下做出明智判断的底气 , 赋予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行动的力量 。 在提倡跨学科学习的今天 , 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依然重要 ,它把我们从生活经验的天真、粗糙状态中拯救出来 , 为我们的人文情怀灌注了科学精神 。 不仅如此 , 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精通 , 事实上也是跨学科学习必需的准备阶段 。 如果学科内的概念框架没有形成 , 又怎么能和别的学科的概念框架进行对话呢?
第二个要澄清的误区是跨学科学习没有评价 。 有些人认为 , 跨学科学习没有学科标准和课程方案 , 那就不需要评价了 , 这也是一个理解上的误区 。 美国的《共同核心标准》和《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当中就已经设置了很多跨学科的大概念 , 并且明确规定了以“信息文本的读写”作为贯通科学和语言教学的桥梁 , 以“批判性读写”贯通语言和历史、艺术 , 这为他们的教师进行跨学科课程设计提供了便利 。 我国的情况是 , 作为基础教育顶层设计的2020版《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课程方案》重申了2017版的指导思想:以大概念引领、以跨学科为路径 , 进行探究式教学 。
不管是儿童经验、社会生活还是学科整合的路径 , 跨学科学习都会对学生迁移性能力、概念理解以及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出要求 , 只是体现的形式和比重有所不同 , 共同构成多元的评价体系 。
编辑 | 谢然
推荐阅读
- 计算机专业大一下学期,该选择学习Java还是Python
- 假期弯道超车 国美学习“神器”助孩子变身“学霸”
- 想自学Python来开发爬虫,需要按照哪几个阶段制定学习计划
- 未来想进入AI领域,该学习Python还是Java大数据开发
- Google AI建立了一个能够分析烘焙食谱的机器学习模型
- 学习大数据是否需要学习JavaEE
- 学习“时代楷模”精神 信息科技创新助跑5G智慧港口
- 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想利用寒假学习Python,该怎么入手
- ?优学天下带着学习机冲刺上市,智能教育硬件有多烧钱?
- 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侦测应用内机器人作弊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