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跨学科学习:Why, What, How

教育4.0时代 , 跨学科学习作为可以带来深度学习、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救世良方”之一 , 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和应用 。
跨学科学习好在哪里?究竟在学什么?又该怎么学?常见的认识误区有哪些?本文作了详细阐释 。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11月B刊) ,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 。
学科|跨学科学习:Why, What, How文章插图
在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空间探索、全球暖化、能源危机定义的教育4.0时代 , 世界各国都在呼吁能够带来深度学习、解决复杂问题、应对快速革新的科技的教育改革 。
于是 , 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曾被视为“救世良方”的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项目化或问题化学习(Project-based/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及跨学科学习(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又被重新提出来 , 作为有效的应对策略 。
跨学科学习也能提高教师的投入度 。 虽然在试水之初 , 教师们会因为从学科知识的舒适区走出来而感到“挣扎不已” , 但最终 , 教师们会体会和同事合作、探索新领域、新教法机会的宝贵性 。
跨学科学习还有一个优势 , 那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 在碎片化、灌输驱动的传统课程中 , 教师们总是疲于奔命地带领学生在庞杂的学科内容里走马观花 。
而跨学科学习破除了学科藩篱 , 在单元之间、学段之间、学习和生活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 从而梳理出了连续、统整的学习经历 , 减少了重复教学 。 跨学科学习所关注的大概念、核心素养或21世纪技能等全学科能力(pan-disciplinary competencies)也为将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提供了有力的聚合点 。
跨学科课程的分类和整合路径
跨学科学习中 , 课程统整是最核心的内容 。
统整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和跨学科课程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
统整课程的1.0版本是主题式、拼盘式的融合课程(Fusion Curriculum) , 各个学科围绕同一个主题 , 但互相之间没有联系 。
统整课程的2.0版本就进入了跨学科学习阶段 , 这个时候 , 学科之间会进行对话、联结和初步统整 , 还会区分出主导学科和平行学科 。 典型的例子包括美国以信息类文本的阅读和写作作为统整维度 , 对英语和科学进行的跨学科设计 。 不仅如此 , 更高位的批判性阅读和写作还作为通用的维度 , 对英语和历史、艺术进行了统整 。
统整课程的3.0版本会进入跨学科的深度统整阶段 , 此时 , 学科之间不再区分主导学科和平行学科 。 典型的例子包括韩国高中的人文研究 , 深度整合了历史、经济和地理;科学研究深度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 。 还有美国作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行的STEAM, 以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综合科学 。
统整课程4.0版本是跨学科的最高阶段 , 也被称为超学科 , 此时 , 学科之间疆界消失、混成一杯“跨学科果汁” 。 课程目标也变成透视自然科学、社会研究、人文领域的复杂现象或者解决棘手议题 , 而不再追求某几个组合学科的课程标准的总体达成 。 典型的例子包括芬兰的基于现象的学习 , 也包括一些国际性教育组织开发的全球大挑战项目 , 议题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基因编辑的伦理、机器人与未来以及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公共危机 。
当下跨学科学习的兴盛源于三股驱动力:知识概念的重构和对学科知识价值的反思、全球性的严峻挑战、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 因此 , 跨学科课程的设计也分成了三条路径:学科整合、社会生活和儿童经验 , 分别予以回应 。
学科整合囊括了统整课程的2.0和3.0版本 , 以各学科学业标准的达成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和课程设计的起点 , 探究式学习是最常用的教学模式 。 社会生活整合是围绕一个棘手问题或核心挑战开展课程设计 , 属于4.0版本的超学科阶段 , 是问题化学习的典范 。 儿童经验整合是围绕一段有意义的经历开展课程设计 , 比如为姐妹学校的同龄人设计伴手礼 , 探寻生活中、历史上的无名英雄 , 设计营养、美味的野营菜单 , 策划主题博物馆展览等等 , 是一种典型的项目化学习 , 也属于超学科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