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能够理解杨士奇的,因为永乐年留下的心理阴影实在太大,这种奉君的习惯不是换几个皇帝就能改变的。遇到明君的时候,自然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纰漏。但如果遇到君主不够成熟,或者其他势力异军突起时,杨士奇的奉君观念,往往就会自缚手脚。起码在正统年时,王振的做大做强,就和内阁的旁观纵容有密切关系。
文章插图
故宫
除了所谓的奉君观念,也和杨士奇的权力欲有关。因为即便到了正统年间,内阁也一直只有“三杨”,没有补充进新鲜血液。
因为杨士奇一直很排斥让新人进入内阁。
后来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名臣王直,李贤等人,其实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杨士奇的排挤,这点做得连杨荣都看不下去。其后果其实是很严重的。
其一,造成官员梯队的断代;其二,造成后来王振势大,无人能遏;其三,“土木之变”后,竟然需要于谦这样的兵部官员出面支撑大局,内阁被完全边缘化。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于谦的死。
文章插图
明代官员
所以杨士奇之为官,有功有过,但能够成为明初的名臣,总体上来说是他稳定了明初的局面,且资历够老,人缘也佳,风评自然不会太差。
结言
杨士奇因为溺爱儿子,以致儿子在乡邻为非作歹,引发众怒而问罪。杨士奇也因此致仕回乡。正统九年三月十四日,杨士奇终于闭眼长眠,享年八十岁。这位曾经位高权重的老人,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说实话,这些年对于历史人物评议的风向是不对劲的,很多人为了推翻之前的人物定性,为了反对而反对,就比如现在对杨士奇的声讨之声越来越响,从其人品,篡改史实,用人不公等方面对其严厉批判。
【 之人|杨士奇——通达之人必有谋微之处】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只要做一个简单的代为思考:批评者就一定能做得比古人更好吗?如果不能,那请诸君口下留德,多看一些客观的,积极的因素。如果说历史没有如果,那么古人则更不需要后人的妄自评议了。
推荐阅读
- 《鹿鼎记》中的海大富,隐忍且忠肝义胆之人,真实身份并非太监
- 人人都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下半句更经典,但鲜为人知
- 世界上最矮的人,身高堪比婴儿,和世界最高之人站在一起会怎样?
- 梅兰芳和情人分手,情人直言再嫁之人不比你差,数年后嫁杜月笙!
- 他是梁山上最可恶之人,自毁前程还要害兄弟落草,最后果真遭报应
- 晁盖是被宋江所杀唯此人看穿真相,却成为结局最好之人!
- 梁山最讲义气的6个人,被同一人杀死,帮他们报仇的却是不义之人
- 阳痿,肝经被“冻住”了!一张方子,温暖肝经,通达阳气,请学习
- 梁山上有6个不义之人,他们本该被处死,宋江却选择包庇他们
- 武松杀了不少无辜之人,却因为一时疏忽,放走了一位女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