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的这首诗,应该大多数人都有读过吧,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当时的李商隐生活在李唐日渐衰落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现状深感痛心,加上深感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故以汉代贾谊的遭遇写下这首诗,看似是在说贾谊一腔才华却不皇帝重视,其实也是在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忿。
文章插图
当然,李商隐能够以贾谊的遭遇为着墨点,写下这首诗,多少也是因为觉得贾谊和自己的遭遇很像,故能产生这样的共鸣。贾谊是汉代时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对于政治上也有很深的见解,然而他却没有得到汉文帝的重用,反而遭到贬低,后来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城了,汉文帝虽然和他谈论很久,却尽在鬼神之事上讨论。正因为贾谊这样的遭遇,所以他也成了诗人们咏叹怀才不遇时经常用到的一个例子。
那么对贾谊这样一个非常有才的臣子,汉文帝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政治态度呢?我觉得这倒是值得好好分析一下。
贾谊的生平
先大概说下贾谊的遭遇吧。
贾谊年少成名,年纪轻轻的就有很大的名声了,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原本是李斯的学生,他了解到贾谊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于是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做自己的学生,等到汉文帝登基的时候,吴公受到重用,被征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廷尉。而吴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得意门生,于是向汉文帝推荐了贾谊,说贾谊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于是汉文帝就把贾谊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博士。当时贾谊才21岁,在所有的博士当中,他是最年轻的。
贾谊年纪轻轻的,就进入了政治舞台中心。刚开始,他是雀跃的。毕竟谁一身才华,不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呢?贾谊觉得自己得到了这样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就要好好发挥。于是,针对当时的情况,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文章插图
首先是在礼法上,他认为应该移风易俗,不该一昧的承继汉朝的风俗,应该制定新典章制度,兴礼乐,改正朔,易服色,改变官名等等。改正朔。
其次是在国策上,贾谊认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亟待恢复生产力,他建议汉文帝重农抑商,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社会生产力,稳固汉王朝的统治。
他还建议汉文帝把列侯们遣到自己的封地去。包括他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其实就是后来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雏形。不过限于当时的情况,并没有像汉武帝时期那样大范围的具体施行。
总之,在进入政治中心以后,贾谊满怀着报国之心,一心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在政治上做出一番成绩,给汉文帝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中,有的被采纳了,也有的没有被采纳。但是在一众博士之中,贾谊仍然是最特别的存在。
他出色的能力,让汉文帝对他很是青睐,提出让贾谊担任更高的公卿职位,委以重任。然而当汉文帝把这个意思传达给其他大臣的时候,却受到了非常大的阻力。
当时以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张相如等的功臣显贵们,全部都激烈反对汉文帝提拔贾谊的提议,他们觉得,贾谊乃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黄毛小子,就在这里指手画脚,插手国家大事,还说国家大事都被贾谊搞混了。在这些臣子们的激烈反对下,汉文帝只好把提升贾谊想法作罢。
此外,当时汉文帝有一个宠臣邓通,因为曾经做梦邓通推了自己上天,所以汉文帝异常宠爱邓通。汉文帝自己非常节俭,却不仅给邓通巨额财款,还在算命的说邓通会饿死后,允许邓通可以自制印刷钱币,被称为“邓通币”。贾谊帝汉文帝对邓通的无条件宠爱非常不满,曾经多次劝说。结果也得罪了邓通,邓通对贾谊也很不满,总是在汉文帝面前编排贾谊。
推荐阅读
- 从《诗经》中飘出来的袅袅炊烟——浅析中国先秦饮食文化
- 为何说,林冲当不起“好汉”之名?浅析林冲的性格与为人
- 从唐朝法律的制定,浅析唐朝时期法律的儒家化
- 先秦时代|古文文献中的酿酒记载浅析
- 明朝|大明少有的明君,一生忠孝勤谨堪比汉文帝,明朝人称其为千古一帝
- 楚汉|汉文帝刘恒因卑微而免于祸害,他是如何小心谨慎当上皇帝的?
- 从科举失败到黑暗官场,浅析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为何会一生疾苦?
- 浅析《儒林外史》与《官场现形记》讽刺之差异!
- 浅析拥有现代思想的“井田制”,为何在历史长河中消逝?
- 从地学角度浅析欧洲文明发展,给予我们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