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乱|周公旦的谋略:西周第一次大规模叛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上次讲到,牧野一战,西周取代了商周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西周的麻烦事才刚刚开始。 对于一个刚上台的天子,多方势力都在观望,姬发走到了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这次,【C叔历史剧】第二集,我们要讲讲周王朝是如何平衡各方势力,以及其幕后的总设计师,周公旦。
《过秦论》作者贾谊曾评价:黄帝之后,孔子之前,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那这位周公到底做了哪些事呢?
—1—
周武王姬发终于站到了朝歌的城楼上,放眼望去,都是他的天下。
这一年,姬发已经64岁了。 胜利的喜悦只是暂时的。 史书上记载,周武王得天下后,忧国忧民,自夜不寐。 为什么睡不着呢? 一方面是跟着自己一路从西砍到东的兄弟,一夜之间都成了功臣,该如何安排? 另一方面,商朝旧有势力又该如何安排? 处理不好,就要二世而亡了。 其实这些问题,历代君主都会遇到,那他们会怎么做呢?
《旧唐书·魏徵传》里记载,李世民曾经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但姬发能借鉴的,只有“商”的制度,而且,根据结果来看,这还是个失败经验。
不过姬发和他的智囊团,不但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创立了一套影响整个中国历史的制度:分封制。
—2—
实际上周朝的分封进行过两次,先讲第一次。
话说姬发打下朝歌,打开地图一看,呀,我们国家还真大嗨(据记载,周朝疆域至少是商的一倍)。
 叛乱|周公旦的谋略:西周第一次大规模叛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文章插图
姬发老家在西边,王都自然还是西边的镐京,当时的情况,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的限制,天子实际能管理的国土有限,所以才需要把没法直接管理的地方分封出去。
西边基本王畿都管得到,主要问题就是东边,首先按规定,改朝换代可以,但宗祀不能灭绝。 所以尽管不情愿,姬发还是封纣王的后人武庚继续在殷这个地方,但他肯定不放心啊,所以又封了自己的四个弟弟在殷周围四个国家,来监视武庚,分别是,管叔、蔡叔、霍叔和康叔。
 叛乱|周公旦的谋略:西周第一次大规模叛乱是如何被平定的?
文章插图
他们不仅监视,还将武庚的子民分散到这几个国家,用以削弱武庚的力量,历史上称为“三监”。
为什么不叫“四监”而是“三监”,我后面会说。
接着是各大古老部落,比如三皇五帝的后代,这些人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伟人的后代,这些人有好归宿可以笼络不少人心。
比如,把黄帝的后人封到祝国,炎帝后人封到焦国,尧的后人封到蓟国,舜的后人封到陈国,大禹的后人封到杞国。虽然规格给的很高,但实际资源没多少。
再接着就是血亲,这点是周和商最大的不同,其实商朝的套路也是分封制,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太松散。
打个比方说,一个奶茶品牌,只要交钱就可以加盟,品牌主提供技术支持和宣传背书,加盟店财务独立核算,用人都自己招募,自主权很大。 问题在于,加盟商之间,加盟商和品牌主之间,主要就是利益关系,出了事大家肯定都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也是纣王只能孤军奋战的原因。
周朝就吸取教训,一样是分封,但我的加盟店都是家里亲戚管理的。
《左传》记载:
“武王客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总体来说都是用自己人,这就是周的分封的特点。 我们复盘一下这个分封高明在那些地方?
1、周天子的分封底层逻辑:归类,排序、解决。
1)首先把所有要分封的对象进行分类,合并同类型。比如德高望重部落,功臣,商朝遗老遗少等等。
2)按照影响力或威胁程度进行排序,找出最本质的问题根源,逐个解决。比如纣王后裔。
3)根据不同分类的不同利益需求,需求的迫切程度,提供不同解决方案。比如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但地位高的不一定权力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