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都知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你又知道多少( 二 )


 为人|都知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你又知道多少
文章插图
能为长远谋发展的萧何,不被刘邦重视都难《萧相国世家》写道,大家眼里都是秦始皇累积下来的金帛财物,但萧何不一样。他特别收罗了过去秦主要的官署留下来的记录,还有秦的律令。当时,在“焚书令”之后,民间无法流传的这些图书,没有人认为它们有价值,更没有人想要把它占为己有。
 为人|都知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你又知道多少
文章插图
如果不是萧何,当时这些东西只可能有两种下场:一种是留在咸阳的宫里,很有可能就会被项羽一把火烧掉;另一种是被比刘邦更聪明或更有远见的人收走。从这里可以看出萧何是多维护刘邦,在他心里,刘邦才是那个担得起天下的领袖。从《史记》可以得知,等到项羽进了关中、屠烧咸阳、把刘邦封在巴蜀之后做了什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个时候应该会有人想问项羽和刘邦那个人的实力最强?这时萧何当初收集的资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为人|都知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你又知道多少
文章插图
第一,天下厄塞。在当时天下的地理形势上,不管从经济还是军事的角度,哪些地方可以攻、可以守,用什么样的方式资助军队。第二,户口多少。到底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区域,它的生产能力和人口是什么样的。第三,强弱之处。不管是统治上,还是军事条件上,哪里强,哪里弱。第四,“民所疾苦者”。各个地方的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个问题的反映情况都在萧何这里,正是因为他得到了这些材料,才能够帮助刘邦,在楚汉相争过程中做出不可思议的贡献。做事以领导为出发点,与领导一条心,这才是萧何成为刘邦主心骨的原因司马迁说这是萧何做的刘邦做过的巨大贡献的第一件事情,那第二件事情就是向刘邦举荐了韩信。由于萧何的举荐,汉王刘邦才以韩信为大将军,才能在楚汉相争中得到了优势。韩信是淮阴人,身为一个平民,年轻时候的他非常穷,且在地方上是一个声名狼藉的人,连最小的公家职位都没有资格被推举。
 为人|都知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你又知道多少
文章插图
《史记》的说法是“一市人皆笑”,所有的人都嘲笑韩信。司马迁在《史记》对韩信进行一番描述,告诉我们,若是像刘邦、韩信这样的活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可能一辈子会是一个小混混,在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小角落里混日子罢了。庆幸的是,他们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等到秦末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整个时代的状态改变了,像刘邦、韩信这种人,也有机会摆脱小混混的命运。韩信在去投靠刘邦前先是投靠了项粱,只不过在项粱那得不到重视。项粱死后,韩信就跟着项羽。项羽一度以韩信作为郎中,但韩信给项羽提的好多建议都没有被采纳。
 为人|都知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你又知道多少
文章插图
等到了刘邦被封为汉王,进到了蜀地后,才跑去投奔了刘邦。起初韩信到刘邦那当了个治粟都尉,主要是管后勤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不管有多大本事,也只会被埋没了。韩信觉得在这里没意思,无法施展自己的本事,于是他打算离开这里。萧何一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跟刘邦说,马上跑出去追,这就是后来在戏文里非常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听到萧何跑了,心情是五味杂陈。过了一两天后,萧何回来了。司马迁描述刘邦的反应还挺有趣的——“且怒且喜”。
 为人|都知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你又知道多少
文章插图
刘邦问萧何:“你怎么跑了?”萧何说:“我不敢跑,我是去追跑掉的人。”刘邦问:“你追谁?”萧何说:“韩信。”刘邦很是疑惑,那么多人跑了你没追,你反而去追一个叫韩信的人,他是什么角色啊?萧何郑重地说:“你身边这些带兵的人都很容易得到,可韩信却是一个‘无双国士’。如果你未来就想在巴蜀安稳地做你的汉王,你就让他走。如果你要夺天下,那你就必然需要韩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