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秦川:细微之处见真情——纪念恩师孙逊教授( 二 )


这无形中慢慢消除了我的自卑、紧张与害怕,自信心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增强了,学习成效也比较明显,第一篇课程论文“论《世说新语》的分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由孙师推荐到《中华文史论丛》于2001年刊发,博士论文顺利通过评审和答辩,这其中饱含了孙师多少心血!也是孙师因材施教与宽厚待人的真切体现。
我刚博士毕业不久,我所在的学校让我牵头成立一个“文化传播系”,当时在编人数包括我自己在内只有5人,从学科专业建设计划,实验室建设计划,到专任教师的招聘计划及其实施,全是从零开始。
 恩师|秦川:细微之处见真情——纪念恩师孙逊教授
文章插图
参加复旦大学章培恒先生举办的全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会议时,在孙逊先生办公室的合影
我接受这个任务时,是2001年12月份,于是我马上启程赴沪请教孙先生。孙先生听完我的汇报后,他没有从细节上做具体指导,而是从宏观上向我提要求。要求的内容涉及到如何用人、待人,如何平衡各类人事;学科专业建设既要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关联;实验室建设既要考虑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又要考虑其利用率;教学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返程前,还让实验室管理员领我实地参观考察了相关实验室。
回来后,我按照孙先生指导的方向和要求准备和落实,在诸多具体的工作中,始终牢记先生的教诲:讲究大度、风度与平衡,工作成效也非常明显。
2002年不仅文秘专业、广告专业、中文专业成功获批并招生,而且还引进教师达40余人。随后几年师生规模发展迅速,至2004年,文化传播系更名为文化传播学院,本人也由系主任变为院长。
 恩师|秦川:细微之处见真情——纪念恩师孙逊教授
文章插图
2008年作者与孙逊先生夫妇在九江
我工作中每取得一点成绩,孙先生都为我感到高兴,并及时予以肯定和宣传。可见,孙先生所引领打造的上师大学科航母,就这样延伸惠及到了江西九江。2008年九江学院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时,孙先生又多方协调助力,为我们九江学院顺利通过评估提供了许多不为九院人知的帮助。
以前,自己在行政岗位上,出差机会较多,一有机会去上海,都要去看望老师,相见甚欢。前些年,由于父母年事已高,饮食起居基本由我打理,自己又先后患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眼疾等疾病,故外出较少。
近年来,父母先后离世,自己也退休了,原本有空去看望老师,又遇今年新冠肺炎病毒的影响,外出都要单位审批同意方可出行,加上前述老师的病情不敢造次打扰。
 恩师|秦川:细微之处见真情——纪念恩师孙逊教授
文章插图
2008年作者全家与孙逊先生夫妇合影
最后一次见到孙老师是2018年上师大举办的学术会议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一次的相见竟成了与老师的永别。孙老师不仅是我的恩师,也是我儿子的恩师。儿子子成读博期间,孙老师多次提醒他充分利用留日机会多多查阅相关文献,希望他从比较文学的角度选题写文章,鼓励他发高质量的论文。
孙老师还一直关心着子成的工作,他曾多方张罗,2018年还亲自打电话托人情,为子成引荐。孙老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如今孙师驾鹤西去,愿他一路走好。若有来世,愿与先生再续师生缘。
 恩师|秦川:细微之处见真情——纪念恩师孙逊教授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