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担纲“幕后推手”

位于陕西省白水县的合铜高速公路水苏沟大桥周围 , 沟壑纵横 , 绿意依然 。
经半年策划、一年多施工 , 国庆前夕 , 随着桥面板铺设完成 , 中铁十四局三公司承建的国内高速公路最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梁——合(阳)铜(川)高速公路水苏沟大桥钢桁梁全部贯通 。
科技创新担纲“幕后推手”文章插图
图为完成落梁的钢桁梁
施工现场 , “孟祥乾科技创新工作室”11名成员紧紧相拥 ,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 四项发明专利 , 掌握了钢桁梁施工导梁、顶推、焊接、落梁、桥面板架设等六项关键技术 , 顶推、落梁误差3毫米 , 这是他们交出的最终答卷 。
左右两幅钢桁梁横跨关中沟壑 , 每幅长240米 , 高约8米 , 最大跨度80米 , 重量约1200吨 , 相当于3列复兴号 。
虽然工作室成员平均年龄仅33岁 , 但很多人有着钢桁梁顶推最大悬臂160米的黄大铁路黄河特大桥建设经验 , 该桥创新采用的“大跨度平行弦钢桁梁全悬臂多点同步顶推关键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科技成果 。
科技创新担纲“幕后推手”文章插图
【科技创新担纲“幕后推手”】图为完成落梁的钢桁梁大桥全景
“虽然我们有着钢桁梁顶推的施工经验 , 但在国内高速公路领域 , 80米跨度的钢桁梁为国内首例 , 无现成经验参考 , 难关只能一项项攻克 。 ”科技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项目总工程师孟祥乾介绍 。
与黄大铁路黄河特大桥不同 , 水苏沟大桥桥墩为50厘米厚的薄壁空心墩 , 最高达82米 , 足有27层楼高 , 为减少顶推过程中钢桁梁对桥墩的推力 , 他们采用步履式顶推施工工艺 。 “就像躺在床上看手机时 , 手指不断向上均匀滑动页面一样 , 40厘米一个循环 , 配合梁体与桥墩接触点的反力座 , 便能抵消墩柱的水平推力 。 ”孟祥乾形象地比喻道 。
但如果探出80米的“身子” , 钢桁梁自然下垂尺寸将达到60厘米 , 两墩之间的高差仅为40厘米 。 如何使悬臂80米的钢桁梁顺利“上位” , 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第一个“拦路虎” 。
科技创新担纲“幕后推手”文章插图
图为完成落梁的钢桁梁鸟瞰
工作室团队参考以往经验 , 决定拼接48米长的高强钢导梁 。 常用导梁类似“米字格”上下对折 , 为减轻重量 , 他们通过受力分析 , 去掉了导梁侧面的竖杆 , 形同玩具“魔尺”样式 。 如此一来 , 与200吨的主梁相比 , 导梁重量仅为80吨 , 自然下垂尺寸为30厘米 。 “无竖杆三角形桁架式钢导梁”也成为工作室第一项发明专利 。
当钢桁梁顶推到第一个80米高墩后 , 为提供顶推作业平台 , 需将一个11.6米长、16吨重的“巨无霸”垫块提升到高墩上方 , 并塞进梁体下方 。 这样大吨位、高难度和高风险的操作 , 塔吊和吊车只能“望洋兴叹” 。
“能不能将千斤顶改造成‘辘轳’ , 安装在钢桁梁上 , 把垫块一点点提上来呢?”在深夜的一次研讨会上 , 工作室团队提出了这样大胆的设想 。 他们像串“糖葫芦”一样将三个千斤顶组合在一起 , 当大吨位千斤顶带动钢绞线提升40厘米后 , 另外两台千斤顶就会“锁”住钢绞线 , 通过电脑控制液压系统 , 自动形成循环 , 顺利将垫块提升到位 , “钢垫梁提升设备”发明专利也被他们收入“囊中” 。
目前国内施工领域 , 最大架梁跨度为50米 , 对80米跨度的钢桁梁桥面板架设提出了挑战 。 “既然不能竖跨 , 我们能不能将梁片横过来铺设呢?”在前期策划中 , 孟祥乾科技创新工作室团队提出了大胆的假设 。
科技创新担纲“幕后推手”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