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唐朝一个细思恐极的细节,史书不方便明说,只好拐着弯说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辛末,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之归家,期以来秋就死。仍赦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
这个故事乍一听让人觉得还蛮感动的,以为是李世民的胸怀和仁慈感化了死囚。可是仔细思考一下,事情的真相真的是如《资治通鉴》记载的那样吗?
信义的遵守是要分人的。君子才可以守信义,对小人施以信义没有效果。既然这些囚犯都已经是犯下死刑这样的大罪了,那称得上是小人中的“战斗机”了。在生死面前,君子都不一定能遵守这个约定,何况这群小人呢?况且人数还如此巨大,竟然能做到一个都不逃走。
这么看来,三百九十名囚犯竟然都能遵守这个约定,确实令人讶异。
所以,文章后面欧阳修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测,他认为这压根就是一场精心策划好的一场“秀”,这里面牵涉到了一场赌局。
那么他要如何判定这些人会如期归来呢?最有可能的方法是,他提前让囚犯猜到了,如果他们能够如约归来,就会得到赦免的奖励。
所以这是一场赌局,李世民赌的并不是这些人是否被自己感化,而是赌这些犯人能够猜到自己的心思。
毕竟欧阳修还是生活在宋朝,而且平时也算是个老实人,讲得还是比较含蓄的,到了恣肆洒脱的王夫之先生这,他就说的比较直接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王夫之也说出来了。就是与唐太宗时期的一个大理丞张蕴古有关。这张蕴古吧,是个有慈悲心肠的好人,相州人李好德胡说八道有损皇威,本来该吃牢饭了,张蕴古可怜他,就说他有精神病,为他搏得了太宗的赦免。坏就坏在两人一喜之下忘了形,竟然开始愉快的玩起了游戏,太宗知道后大怒,杀了张蕴古。
细节|唐朝一个细思恐极的细节,史书不方便明说,只好拐着弯说】于是李世民就精心策划了这一场“秀”,重申了宽大的方针,又是以道德为前提,不至于矫枉过正,自然就能对审判风气起到良好纠正的作用。
这说起来也是好笑,纵放囚犯,普通官员做起来那就是渎职,是徇私枉法,换成皇帝来做,那就是皇恩浩荡了。这种差异,又怎能不令人细思恐极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