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的最后一个朝代,距离现今也并不遥远,这个时期的状元后代子孙也是十分的好追溯,而今要说到的这位状元后人名叫牛师静,他的家族在清朝时期一度十分兴盛,因为他的家族祖先出的状元还不止识一位,而就是这样的连出两位的状元家族,按照正常发展来说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并不会松懈,不说再现辉煌,但也不会说混到新中国有多么的差,可牛师静作为后人却以乞讨度日,也是让无数人大跌眼镜。
文章插图
牛师静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的第一位状元就是牛凤山,牛凤山出生在河南,他出生时家庭一直也十分的贫寒,对于从文是不那么容易了,他就一直跟着自己的叔叔学习练武,牛凤山在武术上面十分的有天赋,也很刻苦,至今在牛氏祠堂前都还能看到牛状元曾经练过的那块方石,看到上面曾经牛状元留下的痕迹,也就是这样的刻苦练习,为他在1833年考取武状元奠定了武学基础。
牛凤山在夺得武状元之前也曾进士及第,在当时在很多人眼中他也算是小有成就了,可那时候的牛凤山依旧十分的谦逊,衣锦还乡的他在村里从不骑马,都是牵着马儿在村里走动,对于附近邻居也一如既往的亲近温和,后来牛凤山一度官拜总兵,在任职期间他没有寒门出身大肆敛财的行为,而是爱民如子,在任期间十分的清正廉洁。
文章插图
也就是有牛凤山这样的对自己的严苛,在对自己的后代的教育也从不放松,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十分的成功,因为他的儿子在他的教育之下,于1865年进士及第,只不过是牛凤山是武状元,而牛瑄考取的是文状元,而且牛瑄在书法上非常有成就,甚至还留下了许多墨宝,至今业内也还是十分的有名。
对于牛凤山与他的儿子在《清实录》还有这样的记载:“十月,帝(道光)至太和殿,行传胪大典,赐牛凤山为此科中式武举一甲状元,授一等侍卫衔。”其实牛凤山的状元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牛瑄因为在考上没注意让试卷上有了墨迹,所以考的是二甲,但是当时的当权者慈禧与皇帝都对他的书法十分的认可,特意让他上金銮殿行传胪,就此奠定了父子二人双状元的说法。也就是这样两位显赫有名的祖先,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座同样赫赫有名的“状元府”。
文章插图
状元府作为一代名仕衣锦还乡标识之一,在他的建造上是一点都不含糊的,尤其是牛家一直以来都是贫农,本身的府邸可以说就是破屋烂瓦,因此在后期的修建时,牛家是费了一番力气的,整个状元府相当于现在的一座状元,仅占地就有2400平米,在内部是雕梁画栋,分东西两院非常气派,而其中最具分量的便是大门牌匾,牌匾上“圣旨”两字可以说是状元府最高荣耀。
随着清朝的没落,曾经的状元也随着时代飘散,然而曾经的荣耀是过去了,但是状元府依稀还能看出曾经的繁荣,而牛师静就是守着这曾经人声鼎沸的状元府生活着,破烂不堪的状元府还能给牛师静提供的就只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而老人就这样一直守在这个地方生活,政府给补贴,他也不要。
文章插图
要说起老人作为状元的后代,一开始的他也并不是现在的样子,要知道状元后代对教育也从未松懈过,早年间的牛师静如祖先一样,写的一手非常漂亮的字,在60年代还考取了大学,成为了中国的大学生,要知道那时候大学生含金量是相当的高,不管是做官还是工作都可以说十分的有保障,但是作为曾经的知识分子,从曾经文化动荡的年代走过来的牛师静,他的身体已经度过了那个时代,但是他的精神似乎永远的停留在那里。
虽然具体的原因我们已经无法探知,但是想来应该是受到了较为重大的打击,或许就像电影《归来》那样,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独自生活的他也受到了许多采访人员的来访,这时候的牛师静几乎很少说话,问起他或者他家族的一些事情,他几乎都是不做回答,或者会直接说祖上有训不得透露。
推荐阅读
- 独眼龙高中状元,乾隆却说独眼岂可登金榜,他答出下联成为探花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古代科举状元的书法作品
- 这三个人死后被后人骂了上千年,其中一个的功绩至今都很难超越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26位清朝“状元”书法精品欣赏
- 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凭什么他后人也被尊称为衍圣公?答案没那么简单
- 清朝钢轨历经百年,如今依然坚固耐用,专家:每根都是无价之宝
- 刚当了状元,科举考试就取消了,最后一位状元人生有多荒诞
- 清朝有一“特殊”宝贝,只能三个人用,王爷用了照样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