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莫言: 《晚熟的人》40岁以前活给别人看,40岁以后要为自己而活

中年时期的人们会明白这个阶段该做点什么,也看透了一些事,站在45岁的年龄段,每个人都在为晚熟而感到欣喜,并且终于明白去做一些事情其实并不向往。丢掉内心的急躁,丢掉匆匆忙忙的步伐,丢掉束缚自身的那种华丽外表,活成自己的样子,就像深秋的枫林,层林尽染,却也有一番别样的味道。
 晚熟|莫言: 《晚熟的人》40岁以前活给别人看,40岁以后要为自己而活
文章插图
2012年获得诺奖的莫言处在一个风口浪尖之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早知道会面临这么多的非议,那么当初也不会屁颠屁颠的跑去领奖了;面临种种批评和非议,莫言始终保持沉默,在低调中充实自己。时隔八年之后,他又推出了他的新作品《晚熟的人》,在这本书里用12个故事来描写这八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一切,有喜有悲有欢,有现实有荒诞,符合着莫言一贯的手法。
1、晚熟的人
在小说里,曾经和主人公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在青年时期大多都穷困潦倒,他们有的为生活所迫流落他乡,有的横行千里,有的神经质质,总之都没有一个好的归宿。
 晚熟|莫言: 《晚熟的人》40岁以前活给别人看,40岁以后要为自己而活
文章插图
晚熟|莫言: 《晚熟的人》40岁以前活给别人看,40岁以后要为自己而活】而这些人到中年或开始步入老年之后,他们相似是开窍了,有的成了富甲一方的名人,有的成了德高望重的乡绅,有的虽然依旧平凡,但对于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的平凡,而这几类人通通被莫言在书中称为晚熟的人。
在小说中,晚熟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现实的逼迫,不得不装疯卖傻,第二种则是开窍的比较迟。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晚熟只有第二种才算,一种的晚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人,然而这类人却是少之又少。观察人们平时生活的四周,大多数人都是极其平凡和平庸的;他们想要改变现实社会却又无能为力,一生都在碌碌而为,直到中年才突然顿悟。其实,那种步入中老年后,才知道干正事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与孔子的40不惑,50知天命异曲同工,年轻时碌碌无为,始终看不到人生的方向,却在老年之后,对于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晚熟|莫言: 《晚熟的人》40岁以前活给别人看,40岁以后要为自己而活
文章插图
其实时间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它让人们在当时看不清的东西过上许多年后再次回首,却又可以清清楚楚,历历在目。人生也是如此,在年轻时面对现实世界的恐慌焦虑,经历过时间岁月一层又一层的打磨之后,人到了中年,再次回头望望这些。焦虑,恐慌也不过如此,对于生活,对于事情会有新的理解。
 晚熟|莫言: 《晚熟的人》40岁以前活给别人看,40岁以后要为自己而活
文章插图
2、晚熟,早熟
与晚熟相对应的便是早熟。很多人的眼里晚熟是一种幸福,他会让人们在突然间顿悟起来,其实这并不是突然间的顿悟,而是你曾经走过的路都会化作你宝贵的财富拨开云雾,终于见到这世间本来的面目;晚熟是幸福的,那么早熟呢?人们都知道过早成熟的果子是苦涩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这样的,当没有足够的心智,或者说是精力去应对社会的种种,那么这时候的早熟就成了你的一种负担。有人说过,40岁以前,为别人而活,40岁以后为自己而活,那么何不妨以这个40岁为分水岭。
 晚熟|莫言: 《晚熟的人》40岁以前活给别人看,40岁以后要为自己而活
文章插图
将40岁以前的人生看为早熟,将40以后的人生看为晚熟。在40岁之前,总是忙碌和奔波着,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家人的生存,为了适应残酷的社会,他往往会让人表现出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即使在不情愿,即使为了生活远走他乡;而40岁之后是为自己而活,在这时候,人们会发现,突然之间顿悟了,将金钱,名誉,地位看的不再是那么的重要,随之看的重要的便是家人情感身体,对于曾经的经历,也有了一些不同的认识,就像歌词里那样子唱的再也不能这样活,再长时间的悔悟和自我反思之中,一种更有意义,更有趣,更有激情的生活,随着40岁之后的年龄再次展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