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右翼都统托博克家族四百年
史话之一:从我说起
巴雅尔整理
我名巴尚勇,世居和林县章盖营村,祖父手里搬迁到和林县公喇嘛乡古力半忽洞村。一九四二年我出生在那里。上学年龄,适逢新中国成立,在党的培养下,从小学上到大学,一九六五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
从我小的时候,老人们就口传,我们是一个大家族,只是多少年繁衍迁徙,越来越远,越来越散。究竟有多少支系?人丁状况如何?谁也说不全面。
据说,我们祖先曾经多年做过大官,但是多大的官,管什么的?好多人说不准确。
据传,我们也有家谱,但在哪里保存?现在还在不在啦?也没有追寻到。
本家族的人,都知道祖坟在呼市郊区西大黑河村南,杨家营子村东,叫“王鞑子坟”,占地四百余亩,埋有十几代人,我的祖父母就埋在那里。还说坟地有高大的几尊石碑,风水很旺,结果康熙皇帝让南蛮子盖了倒坐奶奶庙给镇住了。云云。传说很多,但是,前些年不知忙于什么,多少年也未到实地看过。
大家都忙于自家的生计或者奉公建业,没有闲功夫盘亲叙族,也没人牵头联络、召集大家聚会,有时,少数几个人碰面坐下啦一啦话,或者小范围聚一聚,之后,各奔东西。甚至,有的不知因为何种事由打了一架、闹了一番,最后一通姓名,你姓巴,我也姓巴,祖先都在大黑河畔埋着,方知,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不认得自家人,才去捣烧酒、下馆子,言和叙话。
我退休之后,回到老家探亲,或本姓相聚时,常提及此种至亲疏散、骨肉陌生的状态,往往是感慨万端、叹而惜之。好大一个家族,竟然四散漫居,不知祖系底里。也有人说:“你是文科毕业,习文懂史,花点时间,费点辛苦,写写咱们的家事吧。起码能让族人了解咱们是从哪里来的,经历了一些什么过程,出过一些什么人物。你有能力充此重任。”似乎寄希望于我了。其实我虽然是内师大中文系毕业,但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行政工作。读书时掌握的也只是课本上那点史地常识,对于历代祖宗所处历史和地理状况都知之甚少,更未深入研究过,所以几年了未敢动笔。近三二年,一些年岁大的族人纷纷离世,一条口传的传承线就要消失,这给我敲了警钟,再不行动就越发遗而憾之,追悔莫及了。眼下又找不出更合适之人可推。印象中这么大个家族,这么多人才,眼睁睁看着史料流失,既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后人。于是从2008年冬开始着手寻亲访友,搜集资料。管他有没有合适人,我先干着,在干中发现传辑人才吧。
在职时,虽然一直在搞行政,倒是始终没有忽视文字修养和文史哲的业余兴趣,但接触到自己家史的具体撰辑,就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从下手。因为,少时离家读书,参加工作后多在外地奉职,很少串亲戚、顾家事,现在收集资料只能从零开始。遇到的头一个问题是史料在哪里。当时我认识的族人不多,仅限于和林县境内的一些亲戚,先从他们口中探讨点传说吧。好在走到谁家都是热情接待,大力支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的还肯于出车出力,帮助联络串通,提供实物、资料、场所和资金,给我以信心和动力。
正当此时,得知土默特左旗编了一套《土默特志》,上面登载有我们家的家谱,也说到了我们的祖先托博克及其以后几任都统的一些往事。我就去土左旗文史馆索取资料,得到后一看,白纸黑字的记载原来很多,特别是我们的“家谱”,详细的记载了整整十一代祖先,并听了编撰人的介绍,又找到其他一些资料,不少地方志也多处提到我们家族的人物和往事,这给我的整理编辑工作增强了信心,另外通过询亲问底,找到了几个支系的具体人,顺藤摸瓜找到更多同袍,追寻祖先踪迹的工作就这么铺开了。
经过查对史料得知,确实,我们巴家是个大家族。现在散落在区内呼、包、鄂以及托、和、清、凉、武、卓等旗县,可数的就有几百号人。还有数不起来的,失去联系的,改姓的,更名的,外地的,出国的,听说过但不知姓名也无从联络的,大概也有一定数量。(此处顺便声明一下,望各位得消息后,主动跟“托裔后人”联络共议)。
推荐阅读
- 刘姓家族出一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其他家族霸气回复
- 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为何权势通天其中三家与康熙有秘密交易
- 以家族史写社会变迁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明代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何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
- 吴三桂家族300年生死谜案
- 难以想象,这个家族出了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
- 两大家族联姻,未过百天,新娘突然去世,死因成谜,七十年后解开
- 陈氏“一门五杰”,这才是中国最精英的家族
- 杨家将后代何在这五个村子的杨家将后人,有没有你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