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宋齐丘和殷崇义都是南唐朝中的大人物。现在所见各种史料都说殷崇义“书檄诰诏皆出其手”,“特为典赡,切于事情”,是当时写作公文的一大咖。徐氏兄弟指责殷崇义起草的军中文书用词不当,无论是年轻气盛也好,是嫉妒挑刺也好,总之惹恼了宋齐丘和殷崇义,给了徐氏兄弟当头棒喝,使他们明白了宦海沉浮、仕途险恶。
徐铉第一次被贬不久就召回朝廷,然而没过多久,徐铉又一次惹了事。
《宋史》记载:“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命铉乘传巡抚。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
徐铉少年得志,但他在南唐政权两次贬斥,都同同他不合时宜的书生性格有关。
徐铉的书生气还表现在他的生活中,据《宋史》:“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书讫而卒,年七十六。”
徐铉得了“冷疾”的病,中医上讲的“冷疾”,是指由于天气寒冷引起身体不良反应的病症总称。据北宋时人丁谓记载,徐铉的病根是他的服饰习惯,他特别喜欢穿宽袍大袖的汉族传统服装,即所谓的“宽袴”、“深衽”。
文章插图
这种传统汉服保暖效果并不好,夏天穿还可以,冬天就要在外面罩上皮袍子才能不冻着。南唐国破后,徐铉从江南到开封,从此他就在北方安家落户。寒冬腊月里上早朝,同僚们都穿大皮袍子,徐铉却还坚持自己的着装习惯,穿着在南方冬季常用的薄棉袄,猫在待漏院里冻得瑟瑟发抖。同僚们都劝他买一件皮袄也花不了多少钱,徐铉却说穿皮衣是五胡乱华时留下的乱世风气,自己作为堂堂天子近臣,饱读圣贤之书,绝不穿这种外族的服装。
如果徐铉一生的故事都和这差不多,也不过是一个迂阔的老夫子的故事。在南唐国破家亡的时候,徐铉的所作所为,让人们看到了他骨子里的另一面。
徐铉出使北宋之前,李煜也并不是坐以待毙。他连发多道圣旨,催在长江上游的水师统帅朱令赟火速勤王。李煜对徐铉说:“你出使后,我就让朱令赟的水师停下来,以免赵家怀疑我们一边求和,一边调兵遣将,是心不诚,怕给你带来麻烦,让你处于危险境地。”
徐铉却不同意这样的安排,他说:“宋军早存虎狼之心,这次出使可能不会有什么效果。唐国危在旦夕,为了国家利益,该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不要考虑我的安危。”?听了徐铉这番话,李煜感动得流下眼泪。
文章插图
徐铉是名满天下的才子,不仅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方面造诣极深,而且能言善辩。见到太祖赵匡胤后,徐铉极力表白江南对宋朝一向唯命是从,并没有任何的过错,如今无故遭遇大国的进攻,实在是千古奇冤。徐铉提出此行的要求,希望宋朝能考虑到江南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弃对南唐的进攻。
【 徐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这是才子徐铉逼出来的名言】徐铉为求得南唐的安全,甚至说:“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
这一次出使无果而结束。
没过多久,李煜又一次派徐铉出使宋朝。弱国无外交,不但眼下如此,过去更是这样。赵匡胤行军作战、上阵杀敌有本领,但在口才方面却远远比不上徐铉。这一次,宋太祖耐着性子跟徐铉辩论,但徐铉巧舌如簧,赵匡胤渐渐地理屈辞穷。
赵匡胤见说不过徐铉,索性拔剑出鞘,指着徐铉,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别说了!江南的确没有罪过,但是天下终究要归于一统,这就好比朕在卧室中睡觉,怎容得下有旁人在身边打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