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战争年代观看《白毛女》,八路军各部有规矩,枪膛里不许装子弹


 年代|战争年代观看《白毛女》,八路军各部有规矩,枪膛里不许装子弹
文章插图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著名歌剧《白毛女》是根据上世纪30年代河北平山一带山区“白毛仙姑”的传说改编的,真实的情况是当地一个农家女受不过恶霸地主欺辱而逃进深山,由于长期风餐露宿,营养不良,年纪轻轻的头发就全白了。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到此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日报》根据这一当地传说发表了报告文学《白毛仙姑》。
 年代|战争年代观看《白毛女》,八路军各部有规矩,枪膛里不许装子弹
文章插图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鲁迅艺术学院毕业生林漫将“白毛女”的传奇写成短篇小说《白毛女人》, 并托人带给主持鲁迅艺术学院的周扬审阅,周扬对此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三年逃到山沟里,头发都白了,很有浪漫色彩啊,可以写个歌剧嘛”。一番周折后,这部《白毛女》的创作任务交给了年轻的贺敬之等人。
 年代|战争年代观看《白毛女》,八路军各部有规矩,枪膛里不许装子弹
文章插图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945年1月,贺敬之等人的剧本写作和舞台排练同时展开,大家一边写唱词、一边作曲、一边排练,到4月份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时,恰好赶上《白毛女》首演,立即获得强烈反响,看到舞台上喜儿的悲惨遭遇,许多女同志当场泣不成声,当最后“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曲唱响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年代|战争年代观看《白毛女》,八路军各部有规矩,枪膛里不许装子弹
文章插图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白毛女》的演出成功后,很快成为各解放区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剧目,“每次演出都是满村空巷,扶老携幼”,由于剧中真实再现了恶霸地主对贫苦农民喜儿一家的残酷迫害,让出身贫苦乡村的八路军战士们感同身受,往往在观看演出时难以压抑心中升腾的一团接一团怒火。
 年代|战争年代观看《白毛女》,八路军各部有规矩,枪膛里不许装子弹
文章插图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不久,在冀中根据地河间县的演出中出现了惊险一幕,当时看戏的八路军部队刚刚召开过诉苦大会,人人群情激奋,当看到舞台上黄世仁的欺凌行径后,一位新参加的小战士气愤难平,猛地操起了原本靠在肩膀上的步枪,“咔嚓”一声把子弹推上了枪膛,瞄准台上扮演黄世仁的陈强(著名笑星陈佩斯的父亲)。幸好这位新战士身边坐着不少久经沙场的战友,一位班长迅速起身一把将枪夺了过来,好歹没有酿成大祸。
 年代|战争年代观看《白毛女》,八路军各部有规矩,枪膛里不许装子弹
文章插图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年代|战争年代观看《白毛女》,八路军各部有规矩,枪膛里不许装子弹】不过,从此以后,各军区首长规定,部队在看《白毛女》演出时,枪里的子弹一律要退出枪膛,检查后才能入场看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