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唐朝朋党政治贯穿科举制,考生被迫卷入党派斗争( 二 )


而诸如王、谢等家族內部的后辈子弟 , 由于家族的荫蔽 , 也可以在不学无术的情况下跻身政坛 , 为非作歹那更是习以为常 。
掌握实权的官员们主要想的也是如何巩固手中的权力 , 而不是怎么使国家强盛 。也只有在国家存亡的时刻 , 他们才能团结一新抵御外敌 , 但其他时候还是沉迷享乐 。
而朋党政治 , 则与门阀政治有着相通之处 。朋党作为一个大臣相互交接的利益集团 , 并不能武断地说全部都是贪赃枉法、是非不分之徒 。但是 , 他们却往往会为了不同的政见而意气用事 , 不论事情好坏就全然排斥他人 , 从而形成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大量人才或出走或处死的局面 , 使政治变得愈发混乱 。
隋唐|唐朝朋党政治贯穿科举制,考生被迫卷入党派斗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重要的 , 若是出现一 方利益集团称霸政坛的情况 , 还会助长他们的野心 , 贪赃枉法、收受贿赂等事情也就会层出不穷了 。当然 , 有些朋党从产生开始就具有负面性质 , 只会危害朝廷的政治生态、全然无正面作用 , 明朝后期的阉党便是如此 。
在唐朝时期 , “公卷通榜”这一考察方式尤其盛行 。其指的是考生们在正是科举之前 , 可以将自己的优秀诗文送到朝中某些具有名望的大臣手中 , 如果有考生能够得到他们的推荐 , 那么就可以跳过科举考试直接做官 。
也就是说 , 考生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就被这些大臣决定 。大臣们为了提升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和影响力 , 必然会选取一些优秀后辈 , 对其悉心培养 。而一旦考生们得到举荐 , 那么也一定会对举荐人持感恩戴德的态度 , 很大可能在日后加入他的阵营 。
当科举成绩出来后 , 被录取的考生也需要去拜见主考官 , 将其称为“座主” , 自己则称为“门生” 。虽然也有部分大臣仅仅只是为了提携后辈、推动国家强盛才举荐他人、部分考生并不会直接投入举荐人麾下 , 但只要有这份恩情在 , 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淡不了 。
隋唐|唐朝朋党政治贯穿科举制,考生被迫卷入党派斗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久而久之 , 即便许多人并非是刻意为了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 , 朋党集团还是不可避免地建立了起来 。若是在风平浪静的时期它们倒也相安无事 , 可当它们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起来 , 就会对整个国家造成巨大的危害 。
2、唐朝著名的“牛李党争”的经过
唐朝初年 , 由于李世民本人对待政治的开明态度 , 使得整个唐朝政治在当时呈现出来一种较为民主的态势——大臣们互相争论 , 皇帝也虚心纳谏 。但是 , 由于武则天本身得为不当 , 使其不得不采取高压手段来对待大臣 , 唐太宗时期开明的政治风气遭到损毁 。
虽然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 , 但其政治生涯后期却一塌糊涂 , 李林甫和杨国忠这样的奸臣得以把持朝政 。就这样 , 唐朝之后的政治风气就逐渐习惯了由某一人或某一集团把持话语权的情况 , 为党争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
牛僧孺和李宗闵在一次科举考试当中凭借抨击时政获得了考官们的赏识 , 但时任宰相、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却害怕他们破坏自己的地位 , 因此迷惑皇帝、竭力打压他们 , 矛盾产生 。
隋唐|唐朝朋党政治贯穿科举制,考生被迫卷入党派斗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之后 , 在一场进士科考试当中 , 李德裕等人向皇帝揭发礼部有不公之举 , 使得李宗闵被贬官 , 他也由此大为怨恨 , 双方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 “德裕、宗闵各分朋党 , 更相倾轧 , 垂四十年” 。
隋唐|唐朝朋党政治贯穿科举制,考生被迫卷入党派斗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