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曹操“大悦,即施行焉”。
曹冲称象,可说是一次成功的“神童营销”。
后世看到的,往往只是神童曹冲的机智,可在当时,此类事迹就是在积攒入仕资本。不过,曹冲虽然深得曹操喜爱,却只活了13岁。曹冲死后,当曹操次子曹丕前来安慰父亲时,曹操还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
汉魏两晋的神童为人机敏,长于思辨,在《世说新语》中也有所体现。这部著作主要记载东汉到魏晋的轶事,所录36门1219则故事中,有上百则与儿童有关,约占8%的比例。这在中国古籍中实属罕见,可见神童现象在汉魏两晋的兴盛。
这一时期,神童的出现,主要是满足汉代察举制与魏晋九品中正制的需要。绝大多数的神童,不是出自名门望族,就是官宦世家。
隔壁村种田的张三、李四家怎么就出不了神童?如果他们家也诞生了神童,其实也很难有机会像孔融、曹冲他们一样,在高官、名士面前表现,然后成功拿到“出道位”,走上人生巅峰。
神童营销,本身是需要资本的,至今亦然。
唐宋科举有童子科,儿童参加这类考试叫做“应神童举”。唐朝规定“凡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诵十通者予官,通七者与出身”。前者得官,后者就赐出身,虽然人数极少,但比汉魏的神童硬核多了。
唐宋科举考诗赋,神童大都会写诗。
骆宾王的《咏鹅》,是现在很多人最早学习的唐诗之一。全诗天真浪漫、朗朗上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写这首诗的时候,骆宾王只有7岁,与一千多年后学这首诗的小朋友们年龄相仿。
《三字经》中藏着另一个大唐神童:“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有为者,亦若是。”
唐朝著名的理财家、宰相刘晏7岁时应神童举,授官秘书省正字,当时正是唐玄宗在位。
《明皇杂录》记载,有一天,唐玄宗在勤政楼举办伎乐表演,召刘晏上楼,说:“卿为正字,正得几字?”
刘晏已知朝中权相执政、朋党相争,特意以字为谏,说:“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正得。”朋,指的就是朋党。唐玄宗对这位神童赞叹不已,之后赏赐了他象牙笏与黄纹袍。
多年后,刘晏为相,进行经济改革,一度扭转了安史之乱后国家财政匮乏的状况。
宋朝以文治天下,神童举与唐朝一脉相承,选拔出了一批文学天赋优异的儿童。
王禹偁[chēng]5岁作《咏白莲诗》:“昨夜三更后,姮娥堕玉簪。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寇准7岁作《华山》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日后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名句的一代词宗晏殊,7岁应神童举,一时名动京城。当时已是宰相的寇准对晏殊十分器重,特地用皇帝赐给自己的马送他回旅邸,并将马的缰辔送给他,作为进京的资费。两代神童的忘年之交,一时传为佳话。
这几位都是宋朝的大咖,长大后成为朝中重臣、治国宰辅。
但是,最经典的神童悲剧也发生在宋代。
王安石的《伤仲永》,记述了江西金溪一个农户家的小孩方仲永。
方仲永5岁就能写诗作文,名闻乡里,他的父亲却以此谋利,拉着儿子每天寻亲访友、求见乡达,用方仲永的诗文换取钱财,不让儿子读书学习。过了几年,方仲永的文章不再“称前时之闻”,最终泯然众人。
王安石为此感慨道:“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由于缺乏后天的培养与引导,方仲永就算天赋异禀,也难以成才。
无独有偶,晏殊在给宋真宗的儿子赵祯(即宋仁宗)授课时遇到了另一个神童蔡伯俙。蔡伯俙也是一个天才,3岁应童子科考试,宋真宗称赞他为“三岁奇童”,考中后让他充当太子赵祯的伴读。
可是,蔡伯俙却不把他的才智用在正道上,从小就学会钻营奉迎。在东宫伴读时,宫中门槛有点儿高,赵祯每次过门,蔡伯俙就趴下来,让太子踩在自己背上跨过门槛。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