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考个进士到底有多难?明清两朝到底有多少人考取进士了呢?( 二 )


县试、府试两级考试对于录取名额是没有要求,知县、知府看着本县、本府的考生水平录取就行了,没有名额限制。等到了院试这一级别,就有开始有名额限制了,特别是“禀生”有着严格人数限制。由于秀才(生员)包括禀生、附生、赠广生等类别,所以一般读书只要刻苦努力一般还是能考个秀才的。
 到底|考个进士到底有多难?明清两朝到底有多少人考取进士了呢?
文章插图
四、乡试通过了自己本省的学政主持的院试,获得了秀才之名,就可以参加下一级别的乡试,与秀才同一级别的监生、贡生、官生等,都可以参加本省的乡试。而乡试的级别又比院试高多了。
乡试的主副考官都由皇帝亲自任命中央政府里二品以上的京官充任,负责到各省的省城主持考试。乡试每三年才考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本省所有的秀才、监生、贡生、官生都可以参加。
乡试一般都在子、午、卯、酉年的八月初九开考,连考九天六晚。分为三场进行,八月初九至八月十一为第一场,主考四书五经文(也称经义文、八股文)考生需要在三天两晚内完成《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一共七篇经义文。
八月十二至八月十五为第二场,主考论、诏、诰、表、判,考生需要完成论一道、诏诰表一道、判五道,一共七篇文章。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为第三场,主考策问,考生需要在三天两夜里完成五道策问文章。
为了更好的理解乡试考试的内容,通过查找资料,在清朝钱泰吉撰写的《太常公年谱》找到了明朝礼部给事中钱薇在嘉靖四年(1525年)参加浙江省乡试时的考场真题,如下图所示:
 到底|考个进士到底有多难?明清两朝到底有多少人考取进士了呢?
文章插图
看完这份嘉靖四年(1525年)浙江省乡试时的考场真题,会感觉题目字都挺少的,但要答完这三场考试,完成一十九篇文章,却需要花费考生九天六夜的时间。在那个简陋的考棚隔间里,考生们奋笔疾书,只为一朝中举。
而在乡试的录取人数上,是有着严格的限制的,通过查找资料,在王德昭所著的清代科举制度研究,找到了一张清代各时期各省的乡试录取人数名单,如下图所示:
 到底|考个进士到底有多难?明清两朝到底有多少人考取进士了呢?
文章插图
通过这张清代各时期各省的乡试录取人数图表可以看出,清朝前期与后期,举人的录取人数基本上是:一般大的省份录取人数在一百多名,中等的省份在七八十名左右,小的省份只有四五名以下。
要知道,清朝道光以后,中国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四亿,而举人的录取数额基本上只有微调。要想在本省几千万人口中考一个举人,其难度远远非现代人可以想象的。
真是因为举人的考取难度之大,所以,一旦考取举人之后,那么此考生的命运就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了,看看《范进中举》就知道中举对一个考生意味着什么。
根据明清科举的一般惯例,一旦士子考中了举人,就不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了,明代著名的大清官海瑞即是举人出身。考取举人之后,就等于成为了官宦人士,生活水平也能够迅速提高到官宦人士的水平。
五、会试考中举人之后,就可以参加会试了。会试的级别又比乡试高多了,首先就是会试的地点是在京师,清朝时期,各省的举人都要在中举的次年到都城北京参加会试。会试的主考官、副考官均为两名,统称为“总裁”,均有皇帝亲自任命。
当然,主考官、副考官均为大学士、各部长官等一品大员,并且在朝中、文坛上享有极高声誉,深得皇帝信任之人。
会试的考试内容与乡试一致,也分为三场,时间也为九天六夜。会试的难度也是在录取人数极为稀少。因为明清时期,会试录取之人 全部都是要在殿试后授予官职的,一般都在正七品及正七品以上。所以,每次的会试录取具体人数一般由吏部人员讨论得出。
在清朝长达二百八十六年的历史上,会试录取最多一次是在顺治年间,录取了四百多人,最少的一次是在乾隆年间,录取人数不足百人。会试的录取难度之大,不仅在于每次的录取人数都极为稀少,而且还在于其报考流程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