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宋朝商品包装:从取材到设计,既有经济思想也有文化趣味


 经济|宋朝商品包装:从取材到设计,既有经济思想也有文化趣味
文章插图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这说的便是著名的寓言——买椟还珠,可见商品的销售价格、数量和速度都与它的包装有着不少联系。
在古时,包装的材料是极为丰富的,不仅有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植物叶子、根茎,也有经过人为加工而造的器物包装,从高昂的鼎到精美的瓷器,再到普遍使用的木盒和纸张,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到了宋时,相对前朝而言,商业、科技、文化,都在这里有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施展平台,那么,这时的人们在对商品包装方面,又有了哪些不同的要求?
 经济|宋朝商品包装:从取材到设计,既有经济思想也有文化趣味
文章插图
包装源于人们现实的需要。约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因生产工具的改善,生产技术的进步,富足的人们不得不考虑将多余物品更好保存或者用于交易。于是,葛藤、贝壳、兽皮,成为了史上第一批主要包装用品。
到了公元四五千年时,掌握冶炼、制漆和造纸技术的人们,更是将其充分用于制作品质精良、外表美观的包装上,有彩陶船形壶、绳纹青铜罐、彩绘长方漆盒等。
而得益于雕版印刷术的宋朝,更是提升了商品包装的销售能力。《武林旧事》中有,酒家会将“蔷薇露”、“思堂春”这样的酒名直接印在酒坛上,甚至刻意印上与其它品牌相区别的地名、铺名。
 经济|宋朝商品包装:从取材到设计,既有经济思想也有文化趣味
文章插图
1、重者以重饰,轻者有轻妆:
绵、绢、绫、罗都是古时人们常用的织物,除了用来制作衣物、床上用品,还有对一些比较贵重,易损伤的物品来说,它们会成为包装之用的首选。因为它们不仅质地轻柔,而且通过上面的刺绣能够体现出主人的社会地位、家境情况和个人品格。
在《装潢志》中有明确记载:“以黄绫装潢”,即对于帝王的私家藏书,常会选用正黄的绫作为包装之用。对于大众市场中的交易物品而言,则常以做工完整的锦匣、缎盒进行包装,像是高档的首饰、名贵珠宝、珍稀药材等等。
若是一些普通商品,如碗筷、家用农具,那么在收益与成本的相较之下,卖家就更偏向于用普通一些的纸张配上醒目的字样,或者是以简易的木盒、草绳装之。
2、美以美意,用有用招:
商品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于销售。在取消市坊制度,解除宵禁这一时间上的限制,允许盐、酒、茶叶等,原由官方控制的物品私营下,鼓励自由商贸经营的宋朝,对于商品的包装讲求更为多样化、个性化和系统化。
 经济|宋朝商品包装:从取材到设计,既有经济思想也有文化趣味
文章插图
就从平常的食物来说,为了让像春饼这样的半潮现制品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不变味、变质,人们常会用便于通风的竹篾制物进行包装,而一些脱水的千层饼、月饼,就以木片作为支撑,四周裱以纸张,即方便携带有能防止油渗和污染。
每到节庆或客人家中遇有喜事,商家会在包装上贴以福、寿、喜,甚至还会配以牡丹花、喜鹊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消费行为常与消费者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有着明显的关联,精明商家常能根据顾客的外形、穿着以及同行伙伴,对自己商品的消费者进行层次、类别划分,以便于精准施策,顺利出售相关商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为主动的消费者吸引模式。
其中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广告,既有利用像伯乐、王羲之这样的明星效应,也有通过提高商品质量,以树立良好信誉的长久之计,但更为普及的还是从人们的视觉和面子方面入手,即通过雕刻、绘画来设计和制作令人心花怒放的商品外形和包装。
在大街小巷到处充斥着商业气息的宋朝,更是对消费者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