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观念|觅理记·黄道周身心原无两物,着物便是妄意(上)韦力撰

张学智先生所撰的《中国儒学史·明代卷》的第八章第四节,其题目为“黄道周对理学与心学的结合及其新经学”,由此可知黄道周的理学观念。然而容肇祖在《明代思想史》一书中对黄道周的理学观念予了这样的总结:“他的思想注重实行,仍是偏于向内的一路,跑不出王守仁思想的圈子。他的格物解说,也即是王守仁的致良知,都是对于本体的追求,以为可以一了百了的。他以慎独躬行为方法,以为造次颠沛可以不离于道。然而太偏重于向内了,以为经世治心,没有两种道理,禹、稷、颜、闵一样苦心,何曾别有学问?这是他的大大的错误,故此在国家危急的时候,只有矢忠矢死,无救于国家的灭亡。然而他卒之完成大节,亦可说不负所学了。”
容肇祖认为,黄道周的理学观念仍然是偏重王守仁的心学,对于这种认定,张学智也有近似的总结,其在该节的最后一个段落引用了黄道周在《儒脉》中说的一段话:“有宋诸儒初皆泛滥内典,于性命上事看不分明。《易》称继善成性,《学》《庸》止善、明善,孟夫子直接思、曾,更无半语差错。濂溪便说性上有刚善柔善,刚恶柔恶,此皆错认气质以为天性也。伯淳原本濂溪,便说有气质之性、义理之性,与孔孟何其异旨!张横渠聪明在诸贤之上,又说:‘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不知虚气更是何物!如此等议论,岂可令孔孟见之乎?”
黄道周撰《广名将传》清道光咸丰间海山仙馆刻《海山仙馆丛书》本
黄道周在这段话中,把周敦颐、二程、张载等人都予以了批评,对于这段批评,张学智总结到:“此处认为周、程、张诸人皆非儒学正统,原因是他们都偏离了孔孟性善之旨。而自己主张的性善说,是孔孟、思曾、《周易》、《学》《庸》以来的儒学正脉。这里是以是否主张性善说来区分正统儒学与异端的。可见性善一义在他整个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亦可见他思想中所受心学的影响。”
黄道周在这里的批评已经足够严重,他从性与气的关系上,认为以上的这些理学大师其实都不是儒学正统,因为他们没有坚持孔子、孟子所主张的性善论,而黄道周却坚持这一点,从这个角度出发,黄认为自己的观念才是孔孟思想的正传,而周敦颐、二程、张载等没有坚持完全的性善论,所以黄道周认为他们偏离了孔孟思想的正统,既然如此,那这些理学大家也就不能视之为儒学正传。于是,张学智认为黄道周的这个观点是受到了心学的影响。
为什么黄道周会与这些理学大家在观点上有这样大的冲突呢?张学智认为,周、程、张、朱等大师在形成理学观念之前,都曾读过老子和佛家的书籍,之后他们才跳出来致力于儒学,而黄道周没有这样的经历,他从小学习的就是四书、六经,故而他没有受到过佛教及老子思想的影响,这也就是他跟那些理学大师思想观念不同的根源。
从黄道周的个人经历看,他幼年家里也很贫寒,然而他的确是位会读书的好材料,因为他在7岁时就能过目成诵,后来又跟兄弟们在一起读书几年:“凡数年,自经传子籍,旁及诗、赋、声律、铅汞、阴阳之学,无不耽精元览焉。”(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
理学观念|觅理记·黄道周身心原无两物,着物便是妄意(上)韦力撰
由此可知,他的读书范围极广,然而毕竟其家藏书有限,于是他就想办法读更多的书:“闻博罗有韩大夫贤而好士,其家多异书。一日杖策行,遂造焉。大夫与之语而大悦,曰:‘此儒者也,今日任斯道者,非子其谁!’因留与诸子处,遂得尽观所未见书,俱录以归。”(《黄子传》)
《松石斋文集》二十五卷,清光绪二十八年常熟赵氏承启堂刻本,黄道周序言一
《松石斋文集》二十五卷,清光绪二十八年常熟赵氏承启堂刻本,黄道周序言二
黄道周找到了当地一位藏书家,他与此人一番交谈,使得那个人觉得黄道周今后肯定是一位大儒,于是就让他随便翻看自己的书,而黄在此人家把自己感兴趣的书全部抄录了下来,而后带了回去。由这段话可知,他的运气确实不错,能够有这样爱惜读书人的藏书家,还能被他遇得到,这才使得黄道周的眼界大为开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