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唠叨八百遍,孩子为什么总是“听不见”,可能是你方法错了
【妈妈唠叨八百遍,孩子为什么总是“听不见”,可能是你方法错了】橘子妈妈最近常常处在崩溃的边缘 , 因为橘子正处于活蹦乱跳的三岁 , 一出门就到处乱跑或者在路上到处乱摸 。
妈妈一边担心他的安全 , 一边又要担心他摸到脏东西 , 牵他的手他也不愿意 , 所以妈妈就只能跟在他屁股后面叨叨“好好走路”、“别乱跑”、“别乱摸”等 。
同样的话 , 妈妈每天唠叨八百遍 , 自己的耳朵都快要起茧子了 , 孩子反而把妈妈的话当耳旁风 , 总是“听不见” 。 带孩子出门闹心 , 不带孩子出门也不行 , 这可把橘子妈妈愁坏了 。
文章插图
事实上 , 不管是多大的孩子 , 也不管是他正处于何种阶段 , 其实孩子都是在做他本该做的事情 。
也就是说小朋友做的事情都是与他年龄相符的 , 只不过有些事情在大人眼里是不合理的 , 所以家长觉察到孩子“不听话”也是很正常的 , 因为他每次的“错误”都是在帮助他学习新的技能 。
文章插图
如果家长觉得自己像橘子妈妈一样 , 同样的话说了很多遍但孩子就是不听 , 那么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
其实很多家长自以为的孩子“说了不听” , 可能是因为一开始的沟通方式就是无效的 , 好比一拳打在棉花上 , 当然没有任何作用 。
接下来举例说明有哪几种方式是“无效沟通”:
非语言交流 , 也就是俗称的“冷暴力” 。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 有的家长的做法是不理孩子 , 让孩子自发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甚至为了突出自己的“生气”还会唉声叹气 。
文章插图
事实上孩子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强的 , 他能知道父母正在“生气” , 但是因为他的解读能力比较差 , 所以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生气 。 这种非直接的语言交流所带来的后果就是 , 孩子并不知道什么自己错在了哪里 。
双重信息 , 就是家长特别喜欢说反话 。
这类家长的经典口头禅就是:“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厉害?你没听见我说的话是吗?”
这样每个反问句后面都跟着一个“钉子” , 会让孩子感到困惑 , 把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 而且习惯听反问句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会“好好说话” , 也会影响到他的人际交往 。
文章插图
否定孩子的感受 。
当孩子因为丢了玩具痛苦时 , 家长说:“别哭了!这有什么可哭的 , 还不是你自己给丢了 。 ”
可能这个玩具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 但是家长却并不能理解 , 反而轻描淡写地在“挖苦”他 。
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变得坚强 , 反而会觉得家长体会不到她的痛苦和难过 , 长此以往 , 亲子间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疏远 , 就更不利于沟通了 。
文章插图
有效的沟通向来都是有来有往的 ,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允许表达过自己的感受 , 那么他就很难对别人产生同理心 , 也不愿意去和不理解自己的人进行沟通 , 更不愿意听他的话 。
那些在学校里欺凌他人的孩子、虐待小动物的孩子 , 他们的冷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 而是后天丧失的 。 因此 , 家长想要孩子能听进自己的话 , 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 再和孩子沟通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 不要只“说”不“听” 。
推荐阅读
- 3岁女娃天生一张上相“巴掌脸”,其实是妈妈患病导致的罕见“小头娃娃”
- 学霸妈妈坐月子太无聊,选择破译美国高难度密码,获上百万奖励
- 宝宝不让妈妈抱?别怪他“无情”,错过认母期,想再挽回就迟了
- 孩子突然从叫“妈妈”变成“妈”?不光是变扭,还暗示了两种心理
- 生娃从一片尿裤开始——90后“成分党”妈妈
- 揪心!2岁男童被果核卡喉,因不懂急救方法,妈妈只能眼睁睁看着
- 日本小学生的午餐机制有啥不同?三种优势,值得中国妈妈借鉴
- 身高基因|爸爸VS妈妈,宝宝的身高由谁决定?
- 妈妈身上的这3种“基因”,容易遗传给儿子,早知道对孩子有好处
- 从准妈妈到新手妈妈:余生必定护你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