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顾况|朱庆余和张籍的赠答诗,精妙出彩,诗外的故事更是被传为一段佳话】这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一首唐诗了,它的作者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年方16岁,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文章插图
白居易这一年从江南老家来到京城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他先拜谒了当时的著名诗人顾况,将自己的诗作以行卷的形式投送到顾况跟前。
顾况看着这年轻的举子说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顾况虽然是拿白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意思是说在京城这个地方,想要成名是不容易的。
当读到“野火烧不尽”二句,顾况被这唱叹有味、对仗整饬、浑然天成的诗句震惊了,不仅赞叹:“道得个语,居亦易矣。”由此白居易得到了顾况的赏识,并将他的诗文大力推广。
文章插图
白居易拱谒画像
原来在唐代,仕途与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人以及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都可以为朝廷推荐人才,并且可以参与决定科考名单的名次。
所以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一个靠前的排名,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给在仕途与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人,以求推荐,其实这就是一种自荐的形式。此后形成风尚,就将这种拜谒的诗文称为“行卷”。
文章插图
唐代还有一个叫朱庆余的诗人,也曾经因为一首行卷诗而得到当时在水部担任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赏识。朱庆余的这首诗是《闺意献张水部》,诗作写得绘声绘色,很有特点,为什么说是一首很有特点的诗呢?
因为他是以闺情诗的风格写出来的,诗中朱庆余将自己比作新娘子,情态语言楚楚动人,诗作内容完整,言辞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如果不考虑这首诗作的试卷成分的话,仅从诗意来看,这也是一首上乘的闺情诗,原诗如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然而朱庆余诗作的言外之意,在于倾诉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乎自己仕途顺利与否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对于当时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金榜题名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仕途,成功入世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和际遇。
文章插图
在古代,选择一门好的婚姻,对女孩子来说,是意味着幸福与快乐,一门好的婚姻也就有不一样的人生了。不管是苦读的学子,还是待字闺中的女孩子,科举及第和好的婚姻有着某种相似的意义,因为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人生大事。
知人论世,知人论诗,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这是很有时代特征与典型性的一首诗。单是看这首诗的技艺手法,也是令人感到惊叹的,而诗作中流露出的殷切期待与蕴藉的感情就格外动人了。
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近试上张水部》,从这个诗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补充信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层的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意图。
文章插图
朱庆余画像
如前文所说,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希望得到赏识,并通过名人的引荐,从而得到主持考试的礼部官员的青睐。
朱庆余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张籍,因为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所以朱庆余以姓氏加官职这样的方式称呼张籍,这是一种敬称。亦如杜甫曾担任过工部员外郎一职,时人也称杜甫为杜工部。这都是一个道理。
张籍是韩愈的得意门生,当时以擅长诗文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余在京城求学期间,就曾经给张籍投过行卷诗文,得到了他的赏识。
推荐阅读
- 未嫁|在“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张籍为何要化身节妇?
- 穷瞎张太祝|韩愈学生张籍,中年不得志还又穷又瞎,50多岁仍拒绝高薪官职
- 豪横|顾况很“酸”的一首诗,面对豪横奢侈的贵公子,短短6句诉尽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