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坤鹏论儒家思想不是哲学道家为什么倡导摒弃名利

在现象学的学习过程,坤鹏论又对我们的儒家思想以及道家思想进行了深入学习,也有不少心得,今天分享一下。
而且,明白些儒家和道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自知自省咱们自己,对生活、工作都会有莫大的好处。
一、为什么道家思想更受西方欢迎?
在西方哲学界,道家思想比儒家思想更受欢迎。
为什么?
因为道家强调智慧的觉悟与解脱,更符合西方哲学的追求。
而且,他们甚至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并不算哲学。
黑格尔曾直接说过,“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辩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南宋新儒学之前的儒家思想缺少了西方哲学认为的重要部分——对宇宙的真相和本体必须有所论断,还有解释宇宙与人类关系。
西方哲学就是靠对于这种本体的解说中,分出了哲学流派属于哪一种立场,比如:还原论、活力论、唯心论、唯物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
而道家思想是符合西方哲学定义的,因为老子提出了“道”,取代了“天”,这就是对宇宙根源的论断。
作用和反作用则是贯通宇宙和人类的法则。
在道家思想中,“天”降到了和“地”一样的位置,“天地”并称则主要用于指自然界。
虽然老子说过“天长地久”,但是,他通过观察发现,“飘雨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也就是,狂风不会吹整个早上,暴雨不会下一整天,天地的作为也未必持久。
所以,在老子看来,自然界也有着它的限制,担当不了至高的存在。
这与西方哲学占领导地位的超自然性的理论走到了一起。
对于更愿意探究无限、崇尚自由的西方哲学家来说,儒家思想就是伦理学,并且过于正统、严肃,让人时刻都有压力,而且只要信奉它,这种压力还会伴随人的一辈子。
 坤鹏|坤鹏论儒家思想不是哲学道家为什么倡导摒弃名利
文章插图
二、儒家思想什么时候成为了哲学?
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000年这一段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哲学的黑暗时期。
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僵化为一种国家文化形态。
同时,汉代末期所衍生的道教,与道家的原始意旨没有必然关系。
道家渐渐沦落为一种炼丹术和迷信,对《易经》的注释和增补蔚然成风,人们利用神秘的八卦占卜未来,甚至发展为一种伪科学。
这样,一晃就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国教1000多年了。
但是,它也失去了创立时的意义,只剩下了形式。
而且,在道教和佛教的不断挑战下,儒教特别需要理论的武装。
前面说了,儒家思想缺少对宇宙真相和本体、人与宇宙的关系的解释,它一直将关注点集中在人类社会上。
所以,西方哲学界即使认可它是哲学,也更多将其定位于伦理学。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当一种新的因素闯进一个封闭的精神领域时,其结果往往有两种,一种是旧有的传统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土崩瓦解;如果旧有传统的生命力足够强大,外来因素也会成为一种促进作用,促使人们深刻地反思既有文化传统,并主动去增加其生命力。
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发挥了类似的作用。
正是这样的大背景下,南宋儒学家朱熹担起了说明宇宙和人类关系的大任,重新解释儒学,创建了史称朱子学的新儒学。
朱子学中包含了自古以来的阴阳说和五行说,还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等,创立了理气二元论。
1.理
朱熹采纳道教中道的概念,发展为理。
所谓理,就是由天决定的自然法则,是万物想要成为万物所需要的原理。
理,承担了万物的本质,理,在万物之中。
人的理,就是人为了成为人而必须遵守的道德和秩序——仁、义、礼、智、信,它们合称五常。
五常又是怎么来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