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查慎行“拜谒”于慎行/展恩华

查慎行“拜谒”于慎行
展恩华
 康熙|查慎行“拜谒”于慎行/展恩华
文章插图
对于于慎行,每一个平阴人几乎人人耳熟能详。而对于查慎行似乎就多了几分陌生。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字悔余,号他山,又号烟波钓徒,清代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翰林出身, 著名诗人、藏书家。查慎行自幼颖异,五岁能诗,十岁作《武侯论》,是别人眼里的旷世奇才。康熙三十二年,四十四岁举顺天乡试。康熙四十一年,特旨召入南书房。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查慎行一度是康熙皇帝眼中的大红人,曾常年陪侍在康熙身边。康熙五十二年,引病归。雍正五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六。
 康熙|查慎行“拜谒”于慎行/展恩华
文章插图
康熙二十八年(1689),戏剧家洪升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获罪下狱,查慎行是洪升的好友,因参与了演出,受到牵连,遭革职,被驱逐回老家。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回京城。十月二十八日,康熙皇帝在南书房召试查慎行等十二人,查慎行名列第二。(第一是揆叙,明珠之子,是查慎行的弟子)成绩出来后,查慎行特别高兴,那快乐的心境仿佛是在升仙,“平生无梦想,今日到蓬莱”。自此,查慎行才过上了春风得意的日子。
查慎行原来并不以慎行为名,他的原名是查嗣琏。因从内心深处佩服明代阁老大学士、礼部尚书于慎行,于是就改名查慎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1689年,39岁的查嗣琏因洪升事件被逐之后,就遍游齐鲁燕赵梁宋等地,然后渡彭蠡,过洞庭,登匡庐五老峰,探武夷、九曲诸胜。一路游一路诗,人在仕途失意的时候,他竟每个日子都过得诗意而浪漫。
 康熙|查慎行“拜谒”于慎行/展恩华
文章插图
在山东,查慎行最想去的地方也许不是名山大川,而是于慎行故里。何哉?查嗣琏是个爱书如命的人,见书就买。他在离开京城时,曾买得一套自己心仪已久的于慎行的《谷城集》。展卷一读就爱不释手。越读,对于慎行的才华越佩服,对于慎行有为人越敬慕。于是,就决定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查慎行。
离开京城,查慎行一路南下,直奔山东东阿。那年的七月九日,查慎行夜宿旧县。夜里,查慎行做了一个梦,梦于慎行“投刺(名片)见访”。这让查慎行惊喜不已。按说,查慎行是晚自己100年的小字辈,只有拜谒于慎行的分,于慎行何以拜访自己?那是因为于慎行礼贤下士的原故吧,所以前来“见访”。梦里,查慎行便恭敬地向于慎行谈了自己得于文定公《谷城集》,并且因仰慕于公而改名查慎行的事。
 康熙|查慎行“拜谒”于慎行/展恩华
文章插图
梦醒之后,查遐行按奈着怦怦的心绪,写下《得于文定公〈谷城集〉》一诗记之。诗前附一小序,记下了前因后果:“出都时买得于文定公《谷城集》,心慕其人。七月初九,夜宿旧县,乃公故里也。梦公投刺见访,自叙出处本末,甚悉觉而异之。”诗云:
馆阁论前辈,先期一谷城。
如何犯公堂,直欲改余名。
事往化型在,神交梦寐清。
箧中有佳集,去国仰高情。
于慎行的降尊纡贵,“投刺见访”,让查慎行更是感动不已。因为太渴慕于慎行的缘故,第二天一早就赶往东阿。来到少岱山,看到老百姓过着“桃花园”式的生活,就写了一诗:《东阿道中》:
今日东阿县,重瞻少岱山。
河流连巨野,地脉隐磝关。
剥枣棘篱外,沤麻沟浍间。
土风占月令,一破旅人颜。
 康熙|查慎行“拜谒”于慎行/展恩华
文章插图
登上少岱山,查慎行远眺黄河奔流、沃野千里,近观百姓剥枣篱外、沤麻河渠,一派祥和景象,内心十分高兴。他想到当年,如果没有于慎行的亲历亲为,张居正的改革的“一条鞭法”,根本推行不下去。张居正有恩于于慎行,于慎行不负张居正之望,开启了张氏改革的先河。更为可贵的是,于慎行从来不是权贵的附庸,当张居正的行为不合礼法时同,于慎行首当其冲地站到张大官人的对面。这种铮铮然的气节,更是让官场失意的查慎行由衷地敬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