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辛弃疾没有太多词作直接抒发对家乡济南的怀念之情,而从他中晚年的居所选择和园林设计上也可以看出,家乡济南的风物他始终不曾忘怀。
淳熙八年(1181年)冬末,刚过不惑之年、正是年富力强的辛弃疾却被南宋朝廷罢官,于是回到刚落成不久的信州上饶郡带湖新居。次年,辛弃疾作词《水调歌头·盟鸥》下阙写道:“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末句提到,河东岸的绿阴太少,不如多种植些依依杨柳。柳树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济南大明湖畔的秀美风物,想必离开家乡20余年,辛弃疾仍难忘怀家乡的那柔美而多情的杨柳。
文章插图
在带湖闲居4年后,即淳熙十二年(公元 1185 年),辛弃疾于带湖百里之外的铅山县境内“访泉于奇狮村,得周氏泉”。后据《铅山县志》载:“其一规圆如臼,其一直规如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渟可鉴。”这眼甘洌的泉水令辛弃疾想起了遍布名泉,“水向百城流”的家乡泉城济南,因而爱屋及乌,对周氏泉爱赏不已,很快就买下了这眼泉和周边的一大块土地,并且先后作词数阙以歌之。后来,辛弃疾改周氏泉为瓢泉,在带湖别业毁于火患之后,瓢泉就成了辛弃疾唯一的寄身之所。而闲居瓢泉时期,也是辛弃疾另一个创作高峰期。
初见瓢泉时,辛弃疾有词《洞仙歌·飞流万壑》:“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辛弃疾先是描摹了瓢泉的优美景致,进而由此对人生发出了种种喟叹。最后一句虽然是疑问句,其实毋庸置疑,从第一眼看到瓢泉时,他就决定要来这里并且在这里定居。
文章插图
有学者认为,辛弃疾将周氏泉更名为瓢泉,则是因“箪食瓢饮”的典故。该典故最早出自《论语·雍也》,用来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因此瓢泉之名很可能是寓意着辛弃疾归隐之后的淡泊心境。或许在周氏看来,这处泉水不过是一处甘芳清洌的泉眼而已,而在辛弃疾眼中,不仅寄寓着他浓浓不可言说的思乡之情,也隐喻着他甘于一蔬一饭的高洁人格。
喜见瓢泉且邻泉而居,这大概是词人辛弃疾对家乡济南最长情的惦念。
新时报采访人员 徐敏
【 晚年|济南人辛弃疾的思乡情③:惦念泉城风物,访泉种柳,晚年邻泉而居】【来源:济南时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
- 李白晚年又遭流放,却豪情不减,一首浪漫七绝尽显“诗仙”本色
- 李白晚年写的一首诗,说要泛舟江湖归隐,两年后却自己打脸了
- 赵孟頫晚年《临兰亭序》(绢本),端稳清劲
- 宋词里的秋:晏几道看透秋色、辛弃疾听断秋声、吴文英历尽秋意浓
- 鼠王邱满囤:曾一次灭鼠80多吨,晚年被专家批评后秘方都没公开
- 民国侠妓小凤仙结局如何?建国后嫁给锅炉工,晚年过得令人伤感
- 陆小曼29岁丧夫,晚年提出想徐志摩合葬,徐志摩儿子却霸气拒绝!
- 他是《青春之歌》余永泽,戏中与林道静成婚,晚年遗憾患老年痴呆
-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多做4件积德事,晚年必将长寿又多福!
- 诗人辛弃疾,除了出众文采,他还有热血汉子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