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中典型的“梯形”点,是怎样写出来的?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在书法史上被划入“楷书四大家”之列。柳公权的书法向来与颜真卿并称,被人誉为“颜筋柳骨”,在唐代就备受时人推崇。在教皇帝书法时还留下了著名的典故——“心正则笔正”。
 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中典型的“梯形”点,是怎样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然而,柳公权的书法并不好练,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叫做“自古学柳无大家”。那,为什么柳体不好练呢?
 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中典型的“梯形”点,是怎样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以书法中常见的“斜点”为例,柳公权所写的点和其他楷书四大家就有很大的不同。柳公权书法中的斜点呈“梯形”状,显得较为复杂。相比较而言,颜体的斜点最为简单。它像一个饱满的“瓜子”,呈现半圆形,较为浑厚。这种写法很显然,是露锋起笔,收笔处使用顿笔收圆尾所造成的。其难点在于顿笔较重,顿笔后要学会借力收笔。
 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中典型的“梯形”点,是怎样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赵体的斜点,写法与颜体差不多。它也是顺锋而入,顿笔收圆尾的。但是赵体不刻意强求用笔圆润,所以多带有行书的笔意,芒角外露。再加上赵体学习二王用笔,运笔不纯用中锋,这造成赵体的斜点起收之处往往看着有些毛糙,不如其它几家看着干净。
 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中典型的“梯形”点,是怎样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与前两家相比,欧体的斜点是最为干净爽洁的,它不像颜体显得肥厚,也没有赵体的毛糙。在用笔上,欧体也显得较为独特,这主要体现为:欧体在行笔中间使用了“方笔”,这使得斜点的背部棱角分明,方圆结合,整个斜点像一个钝角的梯形。这很显然是露风起笔后,行笔中顶纸翻笔所造成的。其难点在于笔心换向时要有一个回顶的动作。
 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中典型的“梯形”点,是怎样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中典型的“梯形”点,是怎样写出来的?】与这三家相比,柳体的斜点最为特殊,它像一个“梯形”。其他几家的书法大体上都是先尖后圆,尖锋入纸后右下行笔,再顿笔回收,笔触较为简单。但是,这个梯形式的斜点,柳公权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中典型的“梯形”点,是怎样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其实我们只要看琢磨透了那个欧阳询的笔法,柳体的写法就可以玩味儿出来了。它实际上就是在欧阳询笔法的基础上多了一点变化。我们如果将运笔过程分解为起、行、收的话,柳体就是在起笔末尾,向行笔转化的过程中用了方笔。与欧阳询斜点的写法相比,柳公权的用笔只不过是比欧阳询多用了一处方笔罢了。
 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中典型的“梯形”点,是怎样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琢磨出这一点,我们把欧阳询斜点中的一处方笔转化为两处方笔,其实柳体大体就可以写出来了。正因为柳体的这个特点,所以前人说这个柳公权的字是将欧体与颜体糅合到一起所诞生的;又有人说把颜体扒掉了皮,所看到的就是柳体,这些说法都体现了柳体对于欧颜二公的继承性。
 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中典型的“梯形”点,是怎样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柳体中这两处方形的折笔,到底该怎么书写呢?很显然,它们都与笔心换向前的动作有关,这要求在换锋前要有一个“立锋”的动作,这个立锋翻笔的动作做的比较好,能够流畅地借力反弹进行切换,那么笔迹上的方峻顿挫之风就会显得较为明显。用笔熟练后这个动作很简单,笔锋下按回顶,顺势换锋就可以了,不必太刻意,以免写出来的点画不干净。
 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中典型的“梯形”点,是怎样写出来的?
文章插图
康有为说“圆笔用绞,方笔用翻”,熟练的运用方笔和圆笔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字形中的方圆问题,让你更好地解决临帖时的苦恼。它们有助于解决在学书法的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故这两种笔法不可不学。不过,个人以为用笔还是方圆结合较好,柳体中用方过多,不甚符合国人尚圆的审美传统,这恐怕也是学柳所出大家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