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希望所有考生们都能够考出好成绩!古代科举考试,类似于现在的高考,自然也牵动了无数考生的心。
第1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孟郊家中清贫,多年科举都考不上。一直到他46岁那一年,终于考上了进士。对比一下,白居易27岁就中进士,孟郊中进士可谓十分辛苦了。
文章插图
正因为如此艰难,能够登科中举,那真是无比快乐。这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苦心人,天不负啊。所以,这首诗开篇就点出“昔日龌龊”,这是忆苦思甜,衬托今天的开心与兴奋,引出了“今朝放荡思无涯”的雀跃。
而后两句更成为千古名句,那种春风得意的样貌,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简直穿越了时间与空间,让千百年后的读者也能够体会到这种快乐。“一日看尽长安花”,看的不是花,而是将快乐洒满长安,留在了历史的星空上。
文章插图
第2首,《及第敕下宴中献坐主杜侍郎诗》:得召邱墙泪却频,若无公道也无因。门前送敕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南山虽有归溪路,争那酬恩未杀身。
这首诗的作者是晚唐诗人曹松。曹松凭借“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享誉诗坛,算是一个冷门而有才华的诗人。
曹松相比孟郊,在科举上更加坎坷。他多年科举,多次失败,简直是非常难堪。但是他的名气也随着年纪而逐渐响亮起来,得到了人们的注意。
文章插图
在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杜德祥担任主考官。当时上面的意思是选拔一些孤贫之人,显示朝廷的美意。
于是,这一届有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70多岁的老头子及第,号称“五老榜”。而曹松也成为了白头进士。制曰:“念尔登科之际,当予反正之年。宜降异恩,各膺宠命。”
曹松是在903年去世的。换句话说,这次大登科乃是曹松一生最后的荣耀。作为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能够科举及第,那真是无限荣耀,无限开心。很自然,曹松对杜德祥这个主考官(所谓坐主)也是万分感激。
文章插图
这首诗就是曹松献给杜德祥的。“若无公道也无因”,这是讲曹松之前的坎坷遭遇。“门前送敕朱衣吏,席上衔杯碧落人。”这是悲欢的对比,也是悲欢的强化。
送敕朱衣吏代表喜气洋洋,代表欢乐。而“衔杯碧落人”,是说曹松即将入土,属于靠近黄泉之人。其实这是以悲写乐,正因为悲欢难明,反而突出了此刻的登科快乐。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这两句则从语调上的悲转为乐,毕竟这首诗是献给主考官的,不可能一直哭啼啼悲伤。曹松一大把年纪,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这两句其实是说,虽然曹松年迈,但是还可以老当益壮,不必怀疑“尚能饭否”的问题。
最后两句,则代表了曹松对杜德祥的无限感激。曹松是说,虽然知道隐居之乐,虽然有避世之心,但是主考官对曹松有知遇之恩,曹松必须报答了恩情,所以就不能享受隐居之乐了。
这首诗既是对主考官的恭维,其实也是曹松内心的快乐。只不过,曹松是老年中进士,他的快乐是蕴含悲伤的。
文章插图
第3首,《送族弟子西赴省》:吾家词伯达斋翁,阿季文名有父风。笔阵千军能独扫,马群万古洗来空。嗟予还笏归林下,看子乘船入月中。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
推荐阅读
- 科举考试冒名顶替?杖刑、充军、连坐、终生不得考试——你还敢吗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古代科举状元的书法作品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看古人对人才选拔的执着
- 古代公认的大才子们,为何都科举落榜!
- 刚当了状元,科举考试就取消了,最后一位状元人生有多荒诞
- 被误解的辛弃疾,金朝科举考试落榜后归顺宋朝,一生都被宋廷重用
- 古代科举考试, 为何中探花的人比中状元还高兴? 说来你可能都不信
- 古代科举考试有多苦,商人能否参加科举?为何不能自学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