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认的大才子们,为何都科举落榜!


古代公认的大才子们,为何都科举落榜!
文章插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不言无论古今,金榜题名总是令人欢欣的,而名落孙山没有不郁闷的。古时候的科举没有现代高考这么多的科目,但形式也是一样的严峻。科考一共分两项,一项是考明经,就是四书五经等的背诵;另一项是考进士,内容基本是一篇文章(或诗词)定终身。而古人落榜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唐诗纪事》里记载,唐开元年间的一次科举,出现了一篇零分的“作文”。当时的题目是《终南山望余雪》,要求写一首60字的六韵古体诗。一位考生看到题目,灵光一现,挥笔成章,写下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他乐呵呵的第一个交了卷。主考官一看卷子,诧异的问他:“你没写完吧?怎么只写了二十个字?要求上明明写着六十个字啊!”考生信心十足的说:“我要表达的意思已经表述的十分清楚了,再写就是浪费笔墨!”可主考官并不买他的帐,给了他“0”分。这位考生顺理成章地落榜了。他是诗人王维的好友——祖咏。
古代公认的大才子们,为何都科举落榜!
文章插图
孟浩然是孟子第33世孙,也没有逃脱落榜的命运。孟浩然是个孝子,在他四十岁之前一直隐居在湖北襄阳老家,侍奉双亲。这期间他写了很多诗文,比如《春晓》,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这些诗文使他声名远播。直到双亲终老,才来到长安,参加科考。第一次参加考试的孟浩然,因为不熟悉制度落榜了。但是他还是很淡定的,毕竟孟先生在京城也有知名度,他的才华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甚至连当今圣上也读过他的《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等作品。据记载,有一天孟浩然到王维府上做客,两人正谈的起兴。突然,“皇上驾到——”一声呼喝之声把两人都惊呆了。原来唐玄宗也是个文艺青年,闲暇时喜欢与城里的才子们交流切磋。王维虽然比孟浩然岁数小,但当时已经高中进士,在京城任职,所以唐玄宗也会时不时的到王维家里来聊天。皇帝可不是哪个平头老百姓想见就可以见的,孟浩然一介布衣,自然是赶紧躲了起来。聊天时,王维故意把话题引到孟浩然身上,并暗示皇上要不要见一见孟浩然。唐玄宗立刻表示:“朕当然想见一见这位才子啊,但听说他淡泊功名,隐居山林,难得见到啊!”王维一听这话,立刻将孟浩然请出来,让他参见圣上。孟浩然诚惶诚恐,唐玄宗喜不自禁。两人在一片亲切友好的氛围中见面了。王维也替孟浩然高兴:“只要诗作入了圣上的眼,浩然兄的人生就开挂啦!”没想到,一件意外发生了。
古代公认的大才子们,为何都科举落榜!
文章插图
在孟浩然的一叠诗作中,唐玄宗偏偏看到了这一篇: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这首诗正是孟浩然落榜后发牢骚之作。受到了落榜的打击,表示要回老家种地去了。唐玄宗看到“不才明主弃”,立马不高兴了:“你自恃清高,隐居山野,不肯出来求官,不肯为国、为民出力,却来诬陷朕?朕几时曾放弃你啊?”说罢,唐玄宗拂袖而去,留下了一脸黑线的孟浩然和王维。孟浩然的科考之路至此戛然而止。无论是古时候的科考,一旦有人在内部搞鬼,一切公平都形同虚设。倒霉的陆游就碰上了这样的事。公元1152年,陆游在家乡绍兴参加了贡生的考试,并一举夺魁。第二年春天,他信心满满地来到杭州参加进士考试。对于这场考试,陆游胸有成竹。但是有一位极特殊对手也参加了此次的考试,他就是秦埙——秦桧的孙子。
古代公认的大才子们,为何都科举落榜!
文章插图
秦埙原本不需参加科考,就凭他爷爷的地位,完全可以蒙荫。可是秦桧为了给秦家博个好名声,希望家里能出个状元,光耀门眉。于是就给主考官提前打了招呼:“老夫的孙子今年也参加考试,各位斟酌办理,老夫先谢了......”成绩出来后,考官们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不能得罪宰相大人,应该按照他老人家的指示去办,把秦埙列为状元;另一派不愿放弃陆游这样的人才,坚持列陆游为状元。争论进行了多日,后来互相妥协了,决定将陆游定为状元,秦埙列为榜眼。结果自然得先报给宰相大人过目了。秦桧不看则已,一看勃然大怒。“太不给老夫面子啦!”于是大笔一挥,把陆游的名字给抹了。剩下的事,主考官们自己看着办吧!皇榜一出,秦埙位列头名状元,陆游榜上无名。


推荐阅读